教学行为特征:构建教学评价过程指标的基础*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6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内容摘要】评价教学不仅应从结果方面建立指标,也应从过程方面建立指标。但从目前我国教学评价研究的现状看,对过程指标及其科学基础的探索比较薄弱。因而以现代心理学及教学论的研究结果为依据,对作为教学评价过程指标基础的教学行为特征予以辨识和分类,从而为构建教学评价的过程指标提供基本的项目类别,具有理论上的操作意义和使教学评价指标研究科学化的功能。

      【关键词】教学评价 教学行为特征 教学过程指标分类

      教学评价对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是显见的,关键在于我们以什么为标准进行评价。这个问题涉及到包括教学评价在内的教学研究对“有效的教学”或“好的教学”的解释。

      从教学评价的角度看,“好的教学”应当具备哪些特征呢?所谓“好的教学”,首先是能导致预定教学结果的教学,即使学生获得最大学习进展的教学。教学是否有效,教学是好是坏,主要应视其结果而定,“成果变量才最能说明好的教学”,用其他变量来确定教学是否有效,“应与学生学习的结果作比较”[1]。不过,由于学生学习的结果主要是由教师的教学行为引起,故判断教学是否有效,教学是好是坏,还应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教与学的相互作用,即评价教学的过程特征。这意味着,“好的教学”的标准主要应从成果和过程两个方面予以确定。

      根据现代各派学习心理学家对学习过程及其主要变量的研究,笔者认为,可作为教学评价之过程指标的主要项目有这样几个:(1)学习准备的发动;(2)学习过程的秷向;(3)课堂活动的组织与调控;(4)智慧活动的激发及智慧技能训练;(5)教材内容的呈现;(6)言语技能的运用;(7)学习反馈的提供;(8)迁移可能性的增大。

      一、学习准备的发动 学习的准备状态是指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内部特点的总和,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智慧发展水平及与学习任务有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学习动机;生理上的成熟程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习准备不同,即学生的成熟、智慧发展水平以及动机状况和已有知识经验的不同,会导致学习在量和质上的差异。”[2]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尤为重视学习准备对学习的制约作用,其基本假设是:学习的实质是心理结构的构建,心理结构的构建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作用,将主体新获得的经验与其已有的经验相整合而实现的。因此,学习如欲有效,学习者原有的心理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技能和积极学习的心向即学习动机,且它们应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这些内部特点便构成了所谓的“学习准备”。折衷主义的学习心理学家加涅也很重视学习准备对学习的制约作用,在“累积学习论”中,他认为新的学习必须适合学习者当时的智慧发展水平,任何新能力的学习都需要先学习包含于其中并作为其基础的一些从属能力。可以这样认为,学习准备是教学的出发点,根据学生的准备状态进行教学,教育目标或学习任务才是学生可接受的,此即所谓“学习的准备性原则”。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了解并发动学生的学习准备。能否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准备状态进行教学,是评价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项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动学生学习准备的措施或行为很多。例如,在激发学习动机方面,布鲁纳指出:好的教学应设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可转化为学习动机,“即使在有机体的紧张状态不存在的时候,它也使有机体保持着积极性”,因为好奇是除“动物驱力”之外人的“第一需要”[3]。加涅指出:学习动机“可以通过引起学习者内部的期望来建立”,教师可以“通过答应对学生的学习给以‘报酬’来形成他们的动机,然后,在学习完成时给以‘报酬’”[4]。班杜拉指出:“通过象征性地呈现可预见的(行为)后果”,可以“把将来的后果转变成当前学习的动机”[5]。在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方面,林格伦指出:教师教的无论是技能还是知识,都应与学生迄今为止所学到的东西联系起来[6]。

      二、学习过程的定向 学习须有一定的目的指向。学习的目的指向既可引导学生分配学习力量,帮助学生确定智慧活动的重点,也可从动机方面促进学习。许多心理学成果表明,有效教学的行为特征之一,就是教师能对学习活动的结果作出合理且准备的预测,并用之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定向。

      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倍林在阐释其“智力形成的多阶段理论”时指出:人的行为的定向对行为的完成、行为的产物起制约作用;在学习过程中,行为的定向预先决定着学生学习的类型、掌握的质量及学习态度[7]。我国学习心理学家冯忠良教授在《结构-定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提出了教学结构化、定向化的观点,他认为结构化、定向化的教学,才是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智慧、品德发展特点及教学本质的教学。所谓定向化,是指为使学生的心理产生预期的变化,教学必须依据学习规律定向进行,定向培养。这一理论对于教学评价的启示是:教学本身就是一种以教育目标—预定结果为导向的有目的的活动,在教师教学引导下的学生学习也是一种以教育目标—预定结果为导向的有目的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否成为定向化教学并时时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定步,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成效。因此,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为学习活动定向放在重要地位;评价教师的教学,也应以其是否采取措施为学生学习活动定向为基本标准。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学习定向的措施或行为多种多样,主要有这样一些:其一,明确陈述并使学生领会包含于教科书中的教程目标。布卢姆的学习论和评价论不厌其烦地提请教师们注意,“向学习者提示成就目标,使之具有目标意识”,是一段教程之开端[8]。其二,实施形成性测验,查明导致学生学习不利的因素或学习难点,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修正学习目标,改进学习策略。其三,表现出合理的期望。罗森塔尔和亚各布森的研究及其他一些后继研究表明儸“教师期望”可对学生的学习起定向作用——学生的学习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向教师期望的方向或水平努力。虽然“教师期望”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在某些方面捇太明显,但就学习活动的定向而言,这种期望作为一种暗含的或潜隐的目标或要求对学习所起的引导作用,则是显见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