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教育概观及相关问题

作 者:
丘进 

作者简介:
丘进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原文出处:
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6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当前海外华文教育的新形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与互助合作关系更有新的发展。在东南亚的多数国家里,汉语不再是洪水猛兽,中华文化也不是狭义的中国文化甚至社会主义文化,而越来越多地被看成是有关当地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儒学已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表现出其兼容性和国际性。在这样的形势下,过去的一年里,海外华文教育更显示出发展的生机。

      韩国是儒家思想很浓的国家,韩国文化源于中国,中国传统在韩国得到普遍接受。近年韩国的汉语热待续升温,1995年2月初,韩国的一家主要报纸在第一版开辟了“学汉语”专栏,标题是“亚太时代我们的国际文字”,继而电视台、报刊竞相开辟专题专栏,大公司招聘职员将汉语水平列为重要检测科目,提拔干部也要考察汉语能力。韩国有近300所大学,其中多数开设中文专业,学生数以万计[1],各大学的政治、经济、文史等系科也纷纷开设中文课程。许多学校为此专设“中文科办公室”,以应付各界前来物色汉语人才之需求。韩国总统金泳三积极支持“复活汉字”运动,并建议汉字圈的国家地区加强对汉字的共同研究和协调。其国家权威机构甚至提出“为培养国际人才,应从小学就进行英语和汉语教育”。

      新加坡是以华人为主的社会,政府逐步采取较开放的文化政策,虽然英文是第一语言,但华文教育已被当作“创造新一代新加坡人”这一总目标的关键环节。政府希望通过华文教育将华人优秀的价值观灌输给华人子弟,教育部制订的《中学华文课程纲要》提出的重要目标便是中华文化价值的传播与薰陶。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强调指出:通过华语,保存和发展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并加强华族新加坡人的认同感,是华语运动的另一使命[2]。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上的历史功绩早已是彰彰在人耳目的。前不久公布的新教育法令及多项改革措施,对大马未来的华文教育将带来复杂的影响[3]。尽管这个法令并未象原来人们所期待的对华教的更大开放,但应看到,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自1819年之滥觞以来就没有一帆风顺过,至少现在的社会环境运不如英国殖民主义、日本军国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时期那样险恶。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华语的实用性、世界性得到不断提升,中马两国关系的不断进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必会继续发展,一定会在艰苦的努力中培养出更多一流的谙熟汉语的人才,为马来西亚实现2020年宏愿做出独特的贡献。

      由于历史原因,泰国的华文教育被禁锢了近半个世纪,华人(尤其是年青的一代)在民族意识上也较淡薄。1992年实行单元文化政策的泰国政府出于发展外贸和国际友好关系之需要,放宽了对华教的限制。近一两年来,这个国家也掀起了一股中文学习的热潮,尽管汉语处于一种普通外国语的地位,但引起泰华各界的高度重视,因为它毕竟是泰国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华文教育不是为中国培养人才,而是为泰国的社会发展培养人才。而作为泰国的一个重要民族,华人提倡学习中文,一是强调其经济价值,二是强调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对于这个民族应有的潜在影响。泰国的华教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不仅兴办起百余所华文民校,中小学、幼儿园有课授华文,最近已发展到高等教育的层次。华侨崇圣大学早已在两年前建成开学,又新创立曼谷东方文化书院,向社会各界开放,成绩卓著,而且在实用汉语人才培养、师资培训、HSK考试等方面带动了其他高校。

      自从在巴黎签署了关于和平解决柬埔寨等问题的协议之后,柬埔寨实行多元文化政策,使彼处华文教育再现生机,复课华校如雨后春笋,在校学生四五万人。柬华理事总会提出的华文教育方针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华人、华侨的接班人,为促进柬埔寨社会繁荣进步,促进柬中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贡献”[4]。华人将柬埔寨看作自己的国家,学习中文,保持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道德观念,更好地为柬国经济文化建设服务,这是华人与柬王国政府的一致愿望。

      在发展经济和友好合作的大潮中,老挝的华文教育也开始走上一条新的道路。虽然该国目前仅有数所华校,在校生数千人,但从比例上看却是颇高的,而且发展趋势看好。因为在中老关系健康发展的前提下,老挝政府对华人政策较为宽松,支持恢复华文教育,加之汉语文化圈的主要国家、地区(中国、新加坡、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的资金进入老挝市场极快,对中文人才需求邀增,从而形成了有利于华教的大气候[5]。

      在东南亚各国中,似乎唯有菲律宾的华文教育不曾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动荡,但由于菲化的影响,华文教育反而色彩淡化,质量下降,不仅引起华社的担忧,而且也不符合菲律宾的社会需求。中文实用价值的提高,使得菲华社会开始重新定位华教,为此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提出一系列新的主张、目标和教学方法。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是,菲律宾华语教学开始注重语言交际的功能,将民族文化知识的传播与语言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同时,从中文的实用价值入手,激发当地友族人士对中文学习的兴趣,扩大华文教育的受益面,并且编写了有简体字、汉语拼音的新教材[6]。菲华教育界还广泛开展多种活动,如华校与文艺团体的交流、协作、举办各种研讨会、座谈会,加强与华文报刊、电台的联系,组织国内外的夏冬令营和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娱活动,都收到较佳效果。

      出于同样的原因,印度尼西亚这个国家也悄然地出现了华文的学习热潮。政府方面,鉴于经济和旅游等实际需要,有限地放宽了汉字使用范围,另有两间大学设有中文系,1995年新立的埃萨·翁古尔大学亦开设汉语课,这一情况引起国内外的关注,该校校长加福尔夫人表示,开设华文课程是为了适应日益加强的印中经济关系的需求[7]。虽然,台北国际学校是印尼唯一的正规华文学校,但由于社会各界对华文人才需求激增,民间补习华文风气极盛,不仅家长鼓励子女课余补习华文,许多大企业也在内部办起华文补习班。印尼大学的一位专家认为必须加强对中国的研究和华文教学,他吁请各大学增设华文课程,主张提携华文地位[8]。这种奇特的现象,反映出这个世界上回教徒人数最多的国家也并非保持着绝对单一的文化,而是缓慢地、曲折地、但越来越明显地与其他亚洲国家发生文化接轨——这里显示出的依然是社会进步的共同规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