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推动我国教育机会民主化实践机制的探讨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德刚,国家教育委员会教育综改办副主任。

原文出处:
教育评论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6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教育机会民主化不仅是一种理想,更是长期而艰苦的历史实践。对我国教育机会民主化历史实践的内在过程,即实践机制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教育机会民主化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活动,而是人类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教育机会民主化本身也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这种系统性要求我们在教育机会民主化的实践中坚持系统论的观点,从实践的整体性、综合性出发,把握整个系统的各个不同层次的动态结构,在实践中协调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保证整个实践进程的顺利进行。在这里,协调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教育机会民主化要与社会主义生产力协调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社会发展的理论认为,民主的发展问题,不仅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人类历史发展的实践早已证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反过来,教育的发展,人的发展,又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变化。其次,教育机会民主化要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革协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与教育机会民主化进程相互影响的重要因素,一切民主都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只有实现了经济制度的民主化,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教育机会的民主化。同时,教育机会的民主化也直接影响经济制度的民主化。第三,教育机会民主化要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教育机会民主化实践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在社会的上层建筑领域,这种相互影响是长期的,深刻的,也是巨大的。因此,教育机会民主化与社会政治制度民主化的协调发展就更为重要。要通过社会政治制度的民主化推动整个社会领域,尤其是教育机会的民主化进程;要通过教育机会民主化,培养广大公民的民主意识、民主观点以及民主生活的能力,进而推动社会政治制度的民主化。第四,教育机会民主化要与文化的发展协调。教育机会民主化的历史实践同样需要相应的文化条件,忽略了文化与教育机会民主化的协调发展,就不可能真正顺利地实现教育机会民主化。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并伴随着文化的落后因素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教育传统文化与文化发展的恶性循环。几千年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以及文化上的落后面还存在一定影响,宗法观念、特权观念、等级观念、依附观念、草民观念等在社会上仍有一定市场,严重地影响了教育机会民主化的历史实践。“读书做官论”也长期影响人民群众,致使教育一度走入歧途。由于教育机会民主化实践的落后,又严重地影响我国文化的发展,众多文盲的存在,为传统落后、腐朽的文化观念及其行为的存在和抬头提供了温床。实现教育机会民主化实践与文化的协调,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帮助处于文化不利地位的儿童改变受教育的状况。如何帮助这些儿童实现教育机会均等,这是世界各国都在共同努力探讨的重要问题。

      社会主义教育机会民主化的历史实践,仅仅依靠社会宣传、国家行政管理上的措施远远不够,还必须得到法律上的保证。教育机会民主化的历史实践如果没有法律上的保证,就只能是人们的主观愿望,教育机会的民主化也必将失去其平等性。实践证明,教育立法是建立教育法制机制的根本环节,教育立法能够保证公民教育权的实施,使公民的受教育权利有了明确的规范,有助于保卫教育机会民主化的已有成果。

      教育机会民主化实践牵涉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是全体人民的事业。因此,社会的参与对于教育机会民主化的历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社会的广泛参与是我国教育机会民主化的“加速剂”,能够广泛地调动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关注乃至支持,加速社会主义教育机会民主化实践的进程,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第二,社会的参与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力,在广泛的教育参与中,各界人士必定会提出良好的教育改革建议和思想,这将有利于教育改革的进行,进而推动教育机会民主化实践。第三,社会参与充分体现了教育民主的精神,有助于形成“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办人民”的良好风气。近年来,社会的参与也随着教育民主化的发展逐步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

      社会主义教育机会民主化作为一个社会实践系统,不仅需要通过协调机制来保证各个系统因素之间的整合,有效地联系和发生作用,而且同时需要在教育机会民主化内部的子系统中,不断优化各个薄弱因素,以保证系统的整体功能的发挥。考察我国教育机会民主化的内部系统,义务教育、幼儿教育、少数民族教育、农村教育、残疾人教育、扫盲教育等是较为薄弱的因素。在教育机会民主化实践中,必须竭尽全力,促进这些因素的优化。

      优化义务教育。第一,抓好质量与稳定是关键。从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现状来看,数量的扩展十分重要,不可忽视,没有数量就不能保证教育机会的普及性、平等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质量与稳定的问题。第二,积极引进职教因素,优化我国义务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应适当引入职业技术教育的因素和内容,结合劳动技术课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和生产知识以及必要的生活本领,这是调动受教育者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三,优化义务教育,一定要将公民的素质培养放在第一位,普及义务教育要以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与完善为根本目标。第四,优化义务教育制度,应逐步实现免费制。免费制是世界多数国家普及义务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目前我国还没有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制度,这必将影响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实现程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