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政治冲突解决理论研究述评

作 者:

作者简介:
胡元梓,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871)

原文出处: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内容提要:

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冲突的历史。与权力、利益、战争与和平一样,“冲突”也是政治学的关键词之一。冲突与冲突的解决构成政治学领域重要的话题。对《冲突解决杂志》1957-2001年所发表文章的统计分析发现,西方政治冲突解决的理论研究,无论其研究对象和领域是国内还是国际,都具有共同的特征、理论和方法,表现在:(1)博弈论是西方学术界分析冲突的主要方法;(2)研究主要集中在沟通、协商、合作、威慑和调停等方面;(3)西方政治冲突的各领域研究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西方政治冲突解决理论推进了当代政治学的研究,使当代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出发点有了新的变化,使政治分析的着眼点从政治心理转移到政治关系方面,对于我们认识政治冲突与社会和谐、世界和平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09 年 06 期

字号: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诸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中国正处于体制转型的时期,各种矛盾与冲突都不可避免,甚至可能被激化。这种现代化进程中的“危机”或“阵痛”,在各个发达国家现代化历史上都曾发生过。如果这些矛盾与冲突处理不好,极易引起社会动荡和经济倒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研究矛盾与冲突的化解方法,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历史使命。

      关于政治冲突解决的理论研究,在国内刚刚起步,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中国政治学界对政治冲突问题的初步探索基本上是资料性和介绍性的,尤其是对政治冲突化解的理论研究更是少见。

      在研究过程中,把握、分析和借鉴西方政治冲突解决理论的内容和方法,对于我们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冲突解决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一、西方当代政治冲突解决理论和方法的基本学派

      冲突与冲突解决是西方政治学研究的古老课题。早在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就在《政治学》中探讨了特定政治冲突——政治革命的缘由、方式及其解决的途径问题。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社会政治矛盾的发展和世界范围内政治动荡的起伏,西方冲突解决理论与方法研究,同社会政治冲突分析一起,再度成为西方政治学家与社会学家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并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观点。

      西方当代政治冲突解决理论研究的主题与整个世界和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20世纪50~70年代关注冷战、共产主义革命;70年代之后,研究核威慑、核扩散与军备竞赛以及裁军问题;80年代以后,关注民族冲突以及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的政治冲突问题。西方当代政治冲突解决理论与方法都融入对这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之中。

      “理论”一词在中文语境中有两重含义:一是行动导向;二是知识导向。行动导向意味着“理论”的意义在于指导行动,知识导向意味着“理论”的意义在于它是知识的积累。[1]但从本质来说,理论“代表取向”,是“概念框架”,甚至涵盖“分析技巧”[2](P8)。基于这两方面考虑,参照西方学者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的分野,可以将西方当代政治冲突解决理论与方法大致分为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与建构主义三个学派。这些学派都将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作为研究的永恒主题,探索冲突与合作产生的原因,揭示战争与和平的规律,以期能减弱、克服和超越冲突,求得人类共同的安全与幸福。

      现实主义学派包括传统的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二者都强调(国家)利益与(国家)实力或权力(power)在冲突解决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道德和价值观居于次要的地位。传统的现实主义是与理想主义相对应的一个学派。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理想主义相信,从普遍有效的抽象原则获得的理性和道义的政治秩序此时此地就能够实现。它假定人类本性善良,并具有无限的适应性。现实主义则认为,从理性观点看世界,世界是不完美的,它是人类本性中固有因素发生作用的结果。要改善世界,人们必须利用这些力量,而不是排斥这些力量。[3](P3)

      从1948年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为权力与和平的斗争》到1979年以沃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为标志的新现实主义问世,现实主义一直是西方政治冲突解决理论的主要范式。传统的现实主义认为,冲突是国际政治的主要特征,合作是有限的、脆弱的、不可靠的。早期的现实主义理论包括三个基本的要素:(1)历史是由一连串的原因和结果构成的,它的过程可以通过智慧的努力去分析和理解,但不可能想象出来。(2)理论不可能产生实践,但实践可以产生理论。(3)政治不是道德的功能,而道德是政治的功能,道德是权力的产物。[4](P37-38)构建在这三个要素基础之上的现实主义理论主要包括:人性本恶、国家是国际体系的行为体、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国家利益是分析国家行为的路标、道德和有关的价值观念是相对的、维持和平最好的办法是均势。

      新现实主义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的修补、深化和发展,表现在:(1)传统的现实主义着眼于国家,强调世界处于无政府状态;新现实主义着眼于体系,认为世界包含着国际政治经济相互依存的关系。(2)传统的现实主义着重研究国家利益和国家权力;新现实主义则着重研究全球国家间的权力分配,主张结构分析。(3)传统的现实主义强调国际冲突,淡化国际合作的可能性,忽视国际机构促进合作的作用;新现实主义则主张国际冲突与国际合作的结合,强调国际合作的可能性,重视国际机构促进合作的作用。虽然新现实主义学者强调国际无政府性的不可改变,但他们更关心如何减弱国际无政府性和因之产生的冲突。他们认为,达成和维持和平、导致冲突解决的关键因素仍然是实力,其根本机制是大国间的实力分配和力量制衡。换句话说,实力和力量的分布与平衡,是解决冲突的首要因素。还应该充分发挥国际组织在解决冲突过程中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美国霸权的消退,西方学者开始质疑物质性实力或权力在维持世界稳定中的作用。在政治现实主义主导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研究30余年之后,新自由主义开始对其发起挑战。1977年,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O.Keohane)和约瑟夫·奈(Joseph S.Nye)的《权力与相互依赖》问世,成为新自由主义重新崛起的宣言。随即,新自由主义学者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著作,从不同于新现实主义的视角审视战争与和平问题。同时,新自由主义在学理方面也迅速发展。1984年,基欧汉的《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出版,标志着新自由主义冲突解决理论研究的成熟,也开启了新自由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的全面论战时期。1986年,基欧汉主编的《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问世,对新现实主义进行了强有力的批判。1988年,奈使用了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名称,为两大学派定名。1993年鲍德温编纂《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论文集,标志着新自由主义作为理论论战中的新兴力量迅速地发展成为与现实主义势均力敌的理论体系。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是: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合作是可能的。国际行为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它们建立的国际制度的规约作用,可以降低战争的危险,减少冲突,加强国家间的合作。在新自由主义看来,冲突是可以抑制的,可以促成冲突的各方达成合作,其手段主要是通过制度与体制的规约,不论冲突各方的实力如何以及冲突各方的实力是否均衡。[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