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性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曹玉书 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

原文出处:
经济改革与发展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6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其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科教兴国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是十四届五中全会确定的今后15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速科技进步,优先发展教育,并制定了宏伟的规划,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如何认识我国在世纪之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如何认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各项任务和要求?如何认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所有这些问题,都应该认真地进行理性思考。

      一、历史的必然选择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需要。当今世界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国际竞争越来越主要地表现为经济实力的竞争。而经济实力的竞争又集中在科学技术的角逐上。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实际经济效益的时间大为缩短,因而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迅速提高,逐渐对经济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到8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约有3/4是靠科学技术实现的。从趋势来看,随着经济的知识化、信息化,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将日益缩小。一个国家物化在商品中的科技水平的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美国政府多年来把科技教育作为保持经济增长和促进未来经济繁荣的关键因素,科技研究开发经费占联邦政府年度预算的比例长期保持在6%左右。日本政府80年代初就提出了“科教立国”的口号,并不断加强政策指导。韩国战后三四十年一直坚持“科技兴国”的道路,经济发展迅猛。当今世界,高技术的发展呈现着引发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态势。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出现的以多媒体计算机应用和电信技术相结合来兴建“信息高速公路”的热潮,预示着世界的产业结构变化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的发展将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形成新的推动力。由于当前世界经济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竞争,因此,发达国家已由注重科技的突破转向对竞争性强的实用技术的开发。伴随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增强,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知识将成为财富的源泉,人才将是发展生产的关键。因此,为了抢占科技和经济的制高点,许多国家不遗余力地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各类人才的培养,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措施。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今后15年,是我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我们将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出重大步伐,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要使综合国力明显提高,使经济建设再上一个大的台阶,必须在经济体制上积极推进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经济增长方式上积极推进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体制的转变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动力和保障。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顺利实现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根本途径,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至关重要。

      二、不容乐观的现实起点

      建国4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为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在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的指引下,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科技和教育的方针政策,各级政府积极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积极推进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使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逐渐向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转变;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八五”期间,国家财政预算内的科技支出合计109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4.8%;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通过科技攻关、技术开发和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加快了产业技术进步的步伐,缩短了我国重点行业技术装备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基础性研究取得了大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相当可观的科技实力;科研基础设施得到较大发展,为科学研究现代化做了必要的物质准备;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机制开始形成,技术市场和技术贸易形成一定规模,科技信息业、科技服务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同时,还应看到,我国在科技和教育发展上还存在不少问题:(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尚未得到全面落实。科学技术需要与其他生产要素有机组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但是,由于对科技形成现实生产力的转变过程和内在规律缺乏认识,致使对加快科技进步的机遇把握不够。(2)在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许多阻碍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不利因素,严重制约着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3)多数企业还缺乏依靠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科研机构和企业单位还没有建立起相互依托、相互支持的机制,自主开发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不能很好地结合,科研开发与技术改造、基本建设相互脱节现象仍较严重。(4)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目前,我国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只有30%左右,还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5)旧体制下形成的科技系统结构不合理、机构重复设置、力量分散的状况依然存在,科技人员合理流动的机制还未形成。(6)全社会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还不健全,科技投入不能适应加快科技进步的需求,特别是企业还没有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高科技产业化的投资机制还有待于建立和完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