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我国达到小康社会系指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世界下中等国家平均水平,人民生活质量在温饱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生活殷实,但还达不到富裕程度的社会。它与人类社会第二个发展阶段相对应,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 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业已指出,我国是一个幅员广大,全国经济、社会、教育发展极不平衡,贫困、温饱、小康、宽裕各种类型地区并存的社会。着重研究并指出了要重视平均值掩盖下广大老少边山穷地区生活贫困和教育落后的问题;指出帮助将近一亿人口的广大贫困地区发展教育、摆脱贫困状态是全国从总体上能否实现小康和进一步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如果说,在温饱和温饱以前的社会教育发展的目的和目标主要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满足以发展物质生产为核心的社会发展需要的话,小康社会在向富裕社会过渡时教育发展的目的和目标主要是全面提高人类的素质,满足人类自身个性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而当我国实现了现代化,进入富裕社会以后,教育发展的目的、目标将是充分挖掘和开发人类的潜能,满足人类潜能充分发挥的需要。在21世纪初,我国将进入小康社会并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目的和目标也将随之转移和变更。我们要认识这种转移和变更,促使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以适应小康社会变革的需要。 与此同时,人们还在逐渐认识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潜能的挖掘和开发,不仅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有赖于优化而不被污染和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当今世界上,反对由于发展科技、经济而过度掠夺自然、破坏生态的呼声越来越高,一场全球性的绿色革命运动正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一种促进人类、社会、自然整体协调发展的主张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赞同。一种天地人合一、天地人相生、相克、相互依存的哲学观和促使人类、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大协调学正在日趋成熟。甚至有人提出,当今和未来世界,国家安全的威胁,主要不是来自军事和经济侵略,而是来自自然资源、一次性能源的耗竭、土壤的侵蚀流失、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 同样,当我们在制订小康标准时,既要考虑生产力发展水平,又要符合社会主义原则。我们所指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既包括了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其中包括个人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整体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福利事业、劳动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随之,教育思想观念、教育结构、教育内容、课程教材、教育方式、手段也将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适应小康社会教育目的、目标的变更以及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要。 1.小康社会呼唤务实精神和注重实效的人才 我国由贫困到温饱,由小康向富裕社会过渡,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发展变革过程。它要求人们具有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和注重实效的求实秉性,还要求人们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热爱生活的执著追求。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德育观念、德育态度,改变以前那种不切合实际的说大话、说空话和说套话的状况。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德育工作者本身首先应从以身作则、脚踏实地结合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社会实际,老老实实地改革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实实在在地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全党全国人民都应该以我做起,逐步形成做实事,求实效的良好社会风气,奔小康和实现现代化,不仅要求教育教给学生实实在在的知识、技能和本领,而且要求教育培养学生的务实精神和求实秉性,以及塑造完整的人格。 2.市场经济要求人们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拼搏精神和开拓能力 当前,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制,小康社会将是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制比较完善的社会。市场是通过价值规律、供求关系和竞争法则来配置资源的,竞争就是要实行优胜劣汰,法律保护个人和集体通过公平竞争获取合法的收益成为强者,在社会上先富裕起来并且获得应有的地位,反之就成为弱者。市场经济不仅要求人们具有理智的头脑和清醒的法制意识,而且要求人们具有基本社会公德。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要求人们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不屈的拼搏精神和不断进取的开拓能力。这就要求教育培养人们的这种素质。正如美国学者柯林·博尔在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交的一篇报告中所指出的,未来人应具备三本护照,一本是学术性的,一本是职业性的,第三本是证明自己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进取开拓能力的护照。当然,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不少学生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长期影响,心理素质较差,出现了脆弱、忧郁、焦虑、浮躁、孤傲、自满等心理障碍,与竞争的外部环境产生了不统一、不协调的趋向,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竞争的挑战。这就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尽早重视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素质的教育,使他们逐步成为具有自信自强,具有迎接挑战的冲动和勇气,承受挫折和战胜危难的顽强意志以及具有执著追求和正确人生态度的新人。 3.急剧变革的社会要求人们具有未来意识和善于学习、创造的能力 小康社会是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急剧变革的社会,飞速的发展和急剧的变革使得目前很快成为过去,未来很快成为目前,使得在缓慢变化社会中习惯了的人们会感受到巨大的冲击,感到不习惯,不适应。这就要求对人们进行能适应未来变革的未来教育,使人们逐步树立未来思想观念,培养未来意识,养成预想未来的习惯,学会预测、预见、设计和构想未来的本领,使教育具有面向未来的倾向性,使教育培养出的人能主动适应和对付快速发展、急剧变革的未来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