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几个前提性假定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福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周磊 首都经贸大学

原文出处:
中国教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1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我国自2007年始在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开始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工作。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关于师范生培养与分配制度的改革政策,该政策以免费待遇和就业保障来实现国家对师范生的定向培养和安置,目的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从政策议程的设定模式来看,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应当属于“动员模式”,[1]政府努力将免费师范生的定向培养和安置议案从正式议程提升到公共议程。从政策制定类型来看,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理想导向型”[2]的政策制定。2011年是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工作的关键一年,是免费师范毕业生履行协议、到中小学任教的第一年,试点工作的落实成效将直接影响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未来走向。当前,在国家相关制度的支持下,如何采用有效措施创新培养机制,使该政策取得预期的效果,以对教师教育起到应有的示范作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任何一个制度,包括解决问题的具体政策方案,都蕴涵着一个通过系列价值和原则体现出来的前提性假定,该假定反过来又制约着人们对相关理论研究和问题解决的见解和态度。这个前提性假定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但它们却是至关重要的。就教育政策而言,把握前提性假定主要是通过分析相关政策文本而实现的。政策文本分析是教育政策研究中较为广泛使用的一种有价值的资料分析方法。从文本的性质来看,“文本包含文件记录和其他对研究具有重要论述性影响或能够对政策提供详细说明的所有资料。”[3]政策文本内含了政策制定者所想达成的特定目的以及对政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限制,它实际上负载了特定的意识与价值观念。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最初涉及的核心文本有两个,即《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和《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以下简称《协议书》)。在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工作的关键一年,很有必要重新研究和全面审视上述文本的若干前提性假定及其制度安排。这有利于人们在认识层面和实践层面适时做好政策调整,最大限度地实现该教育政策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上述两个文本,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可能的前提性假定起码包括以下三个值得关注的内容。

      一、价值预期与事实表征的趋同性

      人们一般会认为,基于免费师范生入学前所做出的意愿选择,学生有权利接受免费高等师范教育,学习相关课程,接受专业培养,并学有所成。理所当然地,免费师范生应根据协议的规定,毕业后履行服务义务,免费师范生对社会的未来贡献现在就能够准确地给予理性预测。这种预测之所以被认为是合理的,是因为它假定,短期的有效预测对于预测长期的社会价值来说同样是有效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人们预测这种社会价值的能力是有限的。“在讨论价值涉入问题时,我们不要忘记把我们的价值判断建立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把握价值和事实的关系,实现价值和事实的融合。”[4]

      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调查表明,总体上看,“免费师范生的思想状况整体上积极、健康、向上,思想道德素质较高,对主流价值观表现出较高的认同;能够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素质要求,并进行积极准备;较好地适应大学生活,生活上自强自立,学习上积极主动,表现出一种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5]但其中一个基本事实不能被忽略,即免费师范生从签约到履约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其成长面临很多变数,特别是在接受高等师范教育过程中,随着其身心的成熟及经验的增长,才智水平与学习动机本身会发生变化,并表现出不同的需求、感受和态度。严格根据学生入学前表现出来的才智与动机分配教育资源,进行制度安排,并不必然百分之百地保证社会从这种投资中收获的价值。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动机与学生职业选择动机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偏差。前者的动机之一是择优选拔热爱教育事业、有志于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优秀高中毕业生。调查表明,学生报考的动机呈现多样化,如高考提前批次录取,试点师范院校在当地只招免费生,家庭经济困难,实现自立,等等。《人民日报》2011年2月15日刊登了对免费师范生进行的一项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尽管86.2%的受调查者在报考时将免费师范生列为第一志愿,但他们当时对相关政策的了解却十分有限:“了解一点”的占57.2%,“不了解”的占12.8%,而“非常了解”的仅占2.8%。[6]这其中有考生们自己的原因,现在不少考生在填报大学志愿时,想得最多的是先进一所大学,至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却考虑甚少。试点高校调查数据也表明:“2008级师范生与2007级师范生相比,对于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信念的坚定程度降低,尤其在‘志愿做老师’方面。免费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评价与自己的职业理想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矛盾。”[7]职业理想和信念是影响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职业理想不明确,导致目前在学的免费师范生群体中,已经出现了部分学生存在知行矛盾、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满意度不高,甚至个别学生出现多学科考试不及格等现象。为此,试点高校需要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和增强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首先解决认识上的矛盾,加强免费师范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教育。

      目前,免费师范生的发展和需求以多样性的可能形态表现出来,而且这种多样性还会发生变化。我们不能忽视教育政策价值选择和价值实现的关系这一事实因素,它是教育政策具有可选择性的基础。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应当内含于“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序列当中,政策既要有现实针对性,更要有未来指向性。充分考虑政策的历史发展性特点,是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现可行性与有效性的前提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