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体制改革的公益性诉求 劳凯声 劳凯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所长、教授 [关键词]教育体制改革/教育公益性/目标取向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47(2008)07-0023-03 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历经20余年的时间,已使中国教育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至2007年为止,全国“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9.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年以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超过7000万,全民族的素质明显提高。但是,与此形成对应的是,中国的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了一个利益冲突集中的领域,不同的人对教育有不同的利益追求,试图通过教育实现不同的目的。同时,它又是一个涉及社会公平的敏感领域,人们关注着教育的平等与效率问题、教育的公益性与营利性问题、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问题、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概而言之,其实质就是改革要实现什么样的教育发展和怎样发展教育的问题。这是一个涉及到改革价值取向和改革伦理的问题。这一问题如不能在改革中得到妥善解决,就有可能限制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空间,甚至对中国社会的进程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只有深入理解教育活动的基本价值,准确把握教育改革的复杂性,才能最终坚守教育改革的价值追求和改革决策的伦理质量。 教育的公共消费与私人消费 当中国的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这意味着社会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开始发生改变,不再仅仅局限于基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需求,而开始向更高的精神方面的需求发展。近10年来的中国教育似乎正在经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不久前还被人们看成是一种典型公共物品,并且由国家垄断和提供的教育产品,其可分性和竞争性的特点越来越显而易见,从而具有了商品的某些特征。由于教育能给学习者带来巨大且明显的回报,原先由政府垄断并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发展的教育,正在出现某种私人消费的倾向。不同的人对教育的不同需求开始成为教育发展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教育开始兼有公共消费和私人消费的双重消费特征。 作为一种公共消费,教育通常都是由国家免费提供或不以成本价格提供的。鉴于人力素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我国的政策和法律明确规定把一定程度的教育当作个人的基本权利,因而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成为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作为一种私人消费,教育的价格却是由市场决定的。市场正在培育一类新型的消费者,他们的需要和兴趣影响着学校,促成学校根据不同的需要和兴趣实现培养目标、教育形式、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从而导致学校发生功能上的转换。许多学校教育机构和其他培训机构正日益以一种企业或商业实体的形象出现,它们利用各种商业的手段,如“消费者”研究、市场战略、产品(指课程)包装等等,来寻找和开拓市场。 在这一过程中,公立学校领域中的社会关系开始发生分化和改组,一种新的、对公立学校具有深刻影响的社会关系,即教育的自由交易关系正在出现。一些人愿意出钱办学,一些人愿意出钱上学,在办学者和上学者之间构成了一种新型的、具有自由交易性质的关系。教育的自由交易关系最初存在于民办学校领域,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地方的公立学校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公共教育资源,通过收费、择校、改制、一校两制、名校办民校等方式,使教育的自由交易关系逐步延伸到了公立学校领域。与以往的具有特别权力性质的教育关系不同,教育的自由交易关系更多地体现的是一种私法自治的精神,调整这类关系主要通过市场的供求机制、选择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尽管人们对这一问题还有不同的看法,但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同通过市场机制提供的教育,他们把教育看成是一种服务业、一种可以交易的服务产品,而把接受教育看成是一种消费。为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好的职业前途,他们愿意为自己或自己的孩子而投资于教育,愿意花钱买教育。这类教育关系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教育关系,每个学习者都是这场贸易的消费者,因而有权选择和获得满意的教育服务。这就在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作为消费者一方,学习者有权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满意度来选择某类学校、某类教育内容、甚至选择某位教师。与之相对,学校和教师作为这项服务贸易的提供者,在获得利润的同时有义务按照国家的教育标准和自己对学习者的承诺,来提供合格的教育服务。教育的自由交易关系正在使教与学蜕变为一种交换过程,并逐步植根于消费文化之中。课程和学历以社会需求为前提逐渐统一起来,通过一种类似于批量生产的方式,向社会有这种需求的人提供。高等学校的这种课程和学历的消费化,最典型的莫过于MBA和MPA学位。社会有这种需求,学校有这种资源,通过一种专业的包装之后即可通过市场向学习者提供。这种做法尽管有效地提高了教育的生产效率,却使学校更多地专注于那些具有商业价值和市场效应的教育产品,如学业成绩、学历证书、热门专业等,而忽视教育中极其重要的方面,即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所具有的基本价值。其结果,是把教育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单化为一种“投入-产出”、“成本-效益”的过程。 在这一变化面前,传统的教育理念正在发生质变,在公立学校领域中正在出现若干新的教育价值观,并逐步地影响着公立学校的运行。这些新的教育价值观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