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799(1999)06-0093-0096 为了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我国正在进行教育改革,着手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工作,个性教育已逐渐引起我国理论界和学校领导及教师的重视,因为只有通过个性教育,才能培养现代化的人;也只有通过个性教育,才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那么,何为个性?教育在学生个性培养的过程中应如何行动? 人的个性是由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性格等构成的复杂的整合体,个性是当心理发展到能够由它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和活动程度时才显示出来,有其十分丰富的内涵,也有诸如社会性、自主性、完整性、独特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等众多特点。 个性的社会性把个性与个体区别开来,人类个体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个性则仅指人的社会属性,个性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个性教育针对人的社会性,而不是针对人的生物性,其中个性的自主性尤为重要,慎重考虑自己的举动并对这些举动负责的本领即自主活动的本领,是个性的根本特征。创造性是个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个性教育应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使学生成为个性鲜明的人。此其一。其二,个性是由许多心理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正是个性完整性,才使现实的人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言行,正确处理各种生活问题,达到自我整合。教育应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完善起来。其三,个性具有独特性,独特性是个性的标志之一,教育应培养学生的独特性。其四,个性的稳定性使我们能够把不同的人区别开来,个性的稳定性也使个性教育的任务十分艰巨。 个性形成与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环境、活动有关。个性是在自然素质基础上形成的,个性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素质,但不能把个性归结为自然素质的结果。“个性不是由遗传可能型制约着的整体性;个性不是生来的,个性是形成的”(注:《头发风波》,《光明日报》,1998-5-7(2);列昂捷夫:《活动、意识、个性》,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第128页。), “个体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并不能成为他的个性的特点,也不能决定个性”(注:《头发风波》,《光明日报》,1998-5-7(2);列昂捷夫:《活动、意识、个性》,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第129页。)。 社会环境在个性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能把个性形成归结为社会环境在个体身上的印记。我们不能把个性看作是“各种力量的总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有一种好像隐藏在人的‘皮肤表面之内的’袋子里(堆放在这个袋子里),另外一种则存在于外界环境中(不管我们怎样解释这种力量——作为刺激情境的影响、文化的模型或社会的‘期望’等的力量)。须知,任何的发展都不能从只是作为发展的必要前提的东西中直接引申出来,不管我们怎样详尽地描述这些前提”(注:《头发风波》,《光明日报》,1998-5-7(2);列昂捷夫:《活动、意识、个性》,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第125页。)。 个性是个人在其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个性是“一种新的形成物,它是在个体的各种重要关系中,由于个体的活动的改造而形成的”(注:《头发风波》,《光明日报》,1998-5-7(2);列昂捷夫:《活动、意识、个性》,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第125页。)。 个性“产生于活动”(注:《头发风波》,《光明日报》,1998-5-7(2);列昂捷夫:《活动、意识、个性》,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第125页。)。活动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活动中发生着客体向主体的主观形态的转变,同时也实现着主体的主观形态向活动的客观结果的转变。社会环境作为一种客观环境,只有成为活动的一个要素即成为个人活动客体(对象)时,才能对个性起到现实的影响作用。社会环境是以自身的物质、能量、信息对个人起“同化”作用来影响个性发展的,这种作用,是以个人的活动来实现的。例如,社会环境中精神文化因素,如果没有个人的认识活动,社会的科学文化知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就不可能对个性发展起到现实的作用。而且,个人所处的环境不都是现成的。个人可以通过自己适当的活动创造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环境。个人所处的环境既是现实给予的,又是个人自己建构的,否则,就难以理解为什么大体相同的环境中个人有不同的活动对象等问题的产生和存在。同时,即使是“给予”的社会环境,在不同个人那里,也有不同的内容和作用方式。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说:“在很大程度上,环境只是一种潜能,它只有通过适当的活动才能使这种潜能成为现实,环境并不具有必然会影响个人的固定属性,……如果人们不能选择和阅读书籍,那么,这些书籍就不会影响他们。行为可以部分地决定许多潜在环境影响中哪些能起作用,以及以什么方式起作用……实际的环境取决于他们的行为……行为可能创造出环境条件,并且调节着对环境的影响”(注:《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6(9)。)。 正因为个性是在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教育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发展学生的个性。 任何教育活动都对学生的个性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有些影响是自觉的,有些是盲目的。也就是说,并非任何一种教育活动都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积极健康发展,有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抑甚至摧残,例如死记硬背的教育,就无情地摧残着学生的个性。而现在提倡的个性教育,则是有意识地形成受教育者积极的个性,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积极、充分、自由的发展。个性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受教育者的自主性、独特性、创造性以及个性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