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缘起:符码视野下的教育平等问题 伯恩斯坦(B.Bernstein)是英国二十世纪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社会语言学家,在教育社会学(sociology of Education)领域中与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Bourdeiu)齐名(Sadovnik,1995)。但国内直到2000年前后,才陆续有学者对其进行探究。 在以往的西方文献中,对于学生教育成就都是从学校立场出发,往往将原因归于学生的智商、家庭背景、语言缺陷与差异上,将教育失败的责任推给学生、家庭或者小区(Bernstein,1990)。学者们普遍认为学校教育可以推动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有利于提升和改善个人地位,对社会结构具有重要的正功能。然而,伯恩斯坦认为,西方学校教育是社会阶级再制的工具,这造成了劳工阶级孩子在学校中处于不利位置的事实(Bernstein,1977; Sadovnik,1995)。 符码理论(code theory)是伯恩斯坦的重要思想,为研究教育不平等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他的符码理论发展30多年以来,汇集成《阶级、符码与控制(Class,Codes and Control)》四册,1996年发表的《教育、符号控制与认同(Pedagogy,Symbolic Control and Identity)》,这本书被认为是符码理论的第五册。早期符码理论关注初级社会化机构(家庭沟通体系)与符号控制之间的关系,研究语言、权威、共享(shared)意义三者的关系,探讨阶级文化再生产和符号控制关系的历程。后期关心教育符码理论的建构,将研究焦点放大到观察广义的文化再生产机构中的教育实践,探讨教育行动代理人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符码、权力与教育控制之间复杂的关系。艾钦(Atkinson,1985:136)指出,不论是在社会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或是在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上,符码(codes)是伯恩斯坦结构主义社会学的核心概念。 二、符码理论的非正式表述:公共语言与形式语言 在符码概念出现之前,伯恩斯坦曾根据不同社会阶级的惯用语言差异,将语言分为公共语言(public language)及形式语言(form language),作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基础,这是符码理论的前身。 伯恩斯坦如何界定公共语言和形式语言?他认为公共语言就是由大量的简短指令、论证及问题等组成,其表达特征包括姿势、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说话声音及音调(这些被称为是立即性的或直接的表达),其符号体系具有被描述性、具体性、可见性和普遍性较低的特点,强调情感性。而形式语言是指语言在口头表达上是精密的、清楚的,通过理性(rationality)来调节权威关系,对于最终结论的论证是根据行为结果及情境所做出的可能性分析,能将理由与结论区分开,并且使个体与传统关系区分开来(钟桂玉,2004:52)。 这两类语言模式有什么区别呢?首先,目的清楚与否不同。公共语言无法清楚地表达个人的意义和动向,言词表达缺少精致,且个人的意义和动向较为含蓄而不外露。而在形式语言中,个人目的在语言表达上是清楚和明确的。其次,感性与理性的不同。公共语言由强调情绪的语词组成,是具体的、描述性的、有形的及视觉的符号主义,倾向于情感的口语表达。而采用形式语言者,能以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事物的看法,着重于人际沟通的有机连接,不默从既有的权威结构。再次,表达形式不一样。公共语言所使用的名词比率高于形式语言,强调某物(things),而非过程(processes),其论证(statement)权威及其合法性问题基于社会关系及其形式,并不需要语言的呈现(例如,领导与下属的上下级关系)。形式语言则能由句子的建构、句子之间关系的连结,将个人经验以语言方式表达出来。最后,在对待权威的态度上不一致。在社会关系上,公共语言者对所属团体连接感受较为深刻,具有排外和保守倾向,因此,容易接受社会现有权威,认同所属团体的特定目标和原则。而形式语言者对个人角色和地位比较敏感,倾向于建构个人权威,并追求个人在社会环境行为的适当性(Bernstein,1974)。下面是公共语言与形式语言的比较表(资料来源:Bernstein,1971a:120-121)。 两类语言模式的差异性对教育有什么影响?伯恩斯坦认为不同的语言模式将塑造学生不同的知觉和认知形式,一般说来,使用公共语言的学生习于内容的敏感性,使用形式语言的学生则习于结构的敏感度,中产阶级以上家庭倾向于使用精确文法及复杂文法的“形式语言”,但同时也能够使用公共语言,劳工阶级的家庭则主要使用公共语言(Bernstein,1971:120-121)。
三、符码结构的比较:限制型符码与精致型符码 随着研究的进展,伯恩斯坦(Bernstein,1974)将公共语言和形式语言改称为限制型(restricted code)和精密型符码(elaborated code),除了沿用原有语法、语词特征外,还加入了脉络依赖及脉络独立的概念。限制型符是指依赖说话时的社会脉络,听者方能理解言说意义,个体习惯在明确的社会脉络中创造语言意义,语言表达有限且特定。限制型符码在社会关系和脉络中被压缩,但同时也包含了大量简单、含蓄的讯息。精致型符码是指在说话时不需要依赖社会脉络,独立于社会脉络外,本身就具有完整含义和普遍性,因此,它重视表达个人观点和意图,语言形式的使用明确且独特(王玉兰,2003:4)。下面是限制型符码与精致型符码的比较表(资料来源:Bernstein,1971a,P.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