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融合:网络教育中的文化解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赵慧臣,张舒予,南京师范大学。(南京 210097);张舒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
辽宁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网络不仅是支撑网络教育的物质设备和技术手段,还代表着新型的文化形态。网络教育不仅具有时空分离、师生分离等特征,还因与传统教育的多方面差异而存在着文化冲突。网络教育在教育文化发展、中外文化关系、文化形态、学习群体等方面存在着文化冲突,需要通过文化融合,促进其不断发展。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8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3;G40-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609(2008)05-0005-03

      一、网络教育中存在着文化冲突

      “网络教育主要是指以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媒体,在网上进行的跨时空、跨地域的,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式教与学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1] 网络并不仅是支撑网络教育的物质设备和技术手段,而且“更是一种文化现实,网络本身就是一种新兴文化形态”[2]。网络教育不仅具有时空分离、师生分离等特征,还与传统教育在学习情景、学习空间、交流方式、活动方式、学习体验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生存环境的刺激和作用,造成了人们对自身及自身以外的世界的不同感受与看法”,而“文化的产生是以人的生命体验和生存经验为基础的”[3]。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在交流方式、学习情景、活动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则让学习者产生不同的体验与感受,从而产生了文化冲突。

      二、网络教育中的文化冲突分析

      网络教育的文化冲突是复杂多样的。从不同的角度看,文化冲突侧重于不同的方面。

      (一)教育文化发展角度:信息时代与工业时代教育文化的冲突

      不同时代的教育文化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有密切关系。工业社会的经济生产实行追求效率的集中生产、批量生产。受工业社会生产方式的影响,工业时代的教育活动实行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集体教学,追求教学效率。而在信息时代,人们将技术广泛运用于社会生产中,能够独立地完成生产操作,实行非集中性的生产,可以追求精品,追求个性差异。于是信息时代的生产方式要求教育方式的变革,要求从追求批量生产的集体教学中摆脱出来,实行追求个性化的个别化教学、小班化教学,追求学习者个性发展。网络教育代表着信息时代追求个性的教育文化,而实施时所沿袭的却是工业时代的追求统一的教育文化,这就造成了网络教育中不同教育文化的冲突。产生这种冲突的原因还有:集体教学观念已根深蒂固,工业时代教育文化的影响力不可能立即完全消失;从接受信息时代追求个性的教育文化到让其成为日常行为的观念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

      (二)中外文化关系角度: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

      网络在西方特别在美国起步早,发展快。网络中英文信息占95%以上,而中文信息则不足1%。语言文字是思维的工具,是传递价值观念的手段,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网络中所形成的以英文为主流的文化势必要求入网者学会英语,熟悉美国的文化和适应美国式的思维方式,于是形成了西方文化的强势和霸权。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英文文化正在冲击着世界各国的文化。

      在网络教育中,这种以语言文字为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冲突也是存在的。如果学习者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思想上民族文化远未扎根,那么在西方文化信息流的淹没中将难以产生免疫力和识别力,久而久之则会认同、依赖西方文化,慢慢淡漠中国的民族文化,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产生动摇,甚至导致网络教育的西方中心,即学习内容以英文资源为主,学习者产生西方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这种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的冲突是关系到本民族文明是生存与发展,还是被同化与消亡的关键问题”[4],关系到所培养的学习者的人生价值与生命追求问题。

      (三)文化形态角度:多种形态的文化冲突

      网络一方面“产生了各种新的文化现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态”[5],另一方面也“蕴含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精神,并对其他文化形态产生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冲击和影响”[6],从而形成了多种形态的文化冲突。

      1.娱乐文化与学术文化的冲突

      当登陆网络时,形形色色的信息扑面而来,让人应接不暇。信息中有许许多多的娱乐新闻、游戏、电子广告,聊天等。仔细分析会发现这类信息的特点:娱乐性、非教育性、非条理性、非权威性、大众性。这类信息符合大众的感官消费需求,是娱乐文化的反映。

      诚然,娱乐文化能满足人们追求刺激,满足好奇心,或追求休闲,丰富情趣的需要。然而当网络与教育结合时,我们就需要重新看待娱乐文化。网络教育的学习者常常是生理、心理正在发展的未成年人,他们的辨别力差、抵制力弱,很难以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并抵制其诱惑。因此网络教育所要求的不应普遍是以娱乐性、非教育性、非条理性、非权威性、大众性为特点的娱乐文化,而应是以科学性、教育性、系统性、条理性、权威性、精神性为特点的学术文化。只有在系统、理性的学术文化中,学习者才能用思维产生思想,用心灵培育情感,用实践生长智慧。

      2.虚拟文化与现实文化的冲突

      “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虚拟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运用,虚拟课堂、虚拟实验、虚拟活动等虚拟世界的教学形式越来越多。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仿真的环境中身临其境,仅仅依靠键盘或鼠标操纵就直接参与所有学习活动。”[7] “技术进入到人类生存的最内在的领域,改变我们的理解、思想和意愿的方式。”[8]

      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学习者分别在真实和虚拟的空间的学习。两种空间实质上形成了两种不同形态的文化:虚拟文化与现实文化。学习者在学习情景、学习体验、学习方式等方面有很大差异,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文化冲突。主要表现在:(1)网络中虚无主义的价值观与现实所倡导的进取节制等理性文化存在冲突;(2)学习者“网络我”与“真实我”产生角色冲突,在虚拟世界中,学习者地位身份上无中心、无权威,而现实中学习者是通过特定的社会角色来实现社会化的;(3)学习者利用网络时容易产生道德失范现象,可能出现反社会文化和学校文化行为,可能进一步使学习者扭曲人格,丧失自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