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平等受教育权理念与实践的冲突 ——基于我国公民受教育权享有状况的思考 顾微微 平等受教育权理念已被中西方学者及决策者广泛接受,在我国的教育法规中,也贯穿着这一核心价值。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平等性却大打折扣。在教育实践中,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理念与实践冲突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观念、价值取向的因素,也有经济基础方面的因素,还有教育体制、管理体制和法制等方面的因素。也就是说,我国受教育权平等理念与实践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历史和现实交互作用的产物,在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下,我们还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办10多亿人的高水平教育。 因此,当前解决平等受教育权理念与实践冲突应贯彻适度容忍原则、适度均衡原则和冲突解决阶段论原则。作者也提出了解决冲突的如下具体措施:①大力发展经济、完善经费的管理制度和使用制度;②完善行政管理体制;③改革教育教学体制;④加强教育的科学立法,建立平等受教育权的司法保护体系。 摘自《辽宁教育研究》(沈阳),2007.8.41~45 教育资助政策的伦理困境与价值实现 江应中 教育资助政策是教育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面向贫困学生的一项公共政策,其本身就意味着对对象的关爱与责任。然而,我国现行的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却面临着严峻的伦理困境,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社会里,教育资助政策的伦理价值更是面临着新的挑战,针对教育资助政策在实行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人们有理由追问教育资助政策的伦理价值何在? 作者认为,教育资助政策的伦理价值诉求可以在以下四个层面展开:①在价值情感上坚持保护弱势;②在价值认知上坚持社会公正;③在价值取向上坚持和谐发展;④在价值评价上坚持以人为本。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前提下,不失时机地把维护社会公平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我国现阶段必须作出的价值抉择。这就要求我们在认真反思现行教育资助政策面临的伦理困境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完善资助家庭贫困学生的政策体系;切实建立高中阶段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助学体系;大力倡导和积极鼓励慈善捐赠;把对学生的诚信、感恩和报偿教育要求纳入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努力营造教育资助政策运行的和谐氛围。 摘自《教育发展研究》(沪),2007.11A.23~28 “教育先行”在农村贫困地区的应用 王冰/张学敏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投资效益远大于物力资本投资收益,因此,要想获得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即“教育先行”。这种观点多年来一直被教育经济学家所推崇,也是政府加大教育投资的理论基础。但是,这种理论在中国农村却受到了严重挑战,每年都会有巨额的教育经费投入到我国农村地区,却没有取得经济的快速增长。事实证明,对于农村贫困地区来说,教育投资与教育收益的正相关性还值得商榷,“教育先行”并不是经济发展的万能钥匙。 作者认为,发展教育、增加教育投入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使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而不是一味地用教育投入的绝对数量来衡量其发展程度,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的良性循环。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农村贫困地区要反对盲目地“教育先行”,当前发展农村教育的当务之急是采取有力措施留住农村高技术人才和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才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目前我国农村“加大教育投资却没有相应发展农村经济”的尴尬局面。 摘自《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长沙),2007.11.9~11 教师教育改革的理论、模式与实践 武海顺 当今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教师教育的发展,各国对教师教育的探索和改革也从未停止过。实现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职前职后的一体化是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教师教育改革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教育市场开放态势下市场竞争和高等师范院校间综合实力竞技以及基础教育和学生就业双刃剑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从各师范大学的改革实践来看,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正趋于多样化,通过教师教育改革,可以实现教师教育与学科教育的相对独立,使教师教育与学科教育专业化;实现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使教师教育体系更加完整;实现教师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使教师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效力;实现教育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的有机统一,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实现高等教育质量与基础教育质量的共同提高,使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形成联动关系;实现与国际教师教育高等院校合作,使教师教育办学形式国际化。 摘自《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临汾),2007.4.46~48 论新公共管理理论视野下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 王凤秋/刘俊花 新公共管理是一种正在成长并日益取代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公共部门管理新范式,随着新公共管理影响的日益广泛,教育作为公共管理的主要领域必然受到新公共管理的影响。 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启示下,中央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应转变职能,重新进行角色定位,不断创新教育行政组织,打破传统层级制,在政府宏观控制下,赋予地方教育行政机构更大的自主权,更好地解决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权力结构的关系;为了提高我国教育行政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我们可以适当借鉴公共管理的先进做法,在加强对各级教育行政的宏观管理的同时,将竞争机制引入教育行政领域,鼓励社会,尤其是第三部门参与教育管理事务,以弥补政府和市场的遗漏和不足,在“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时确保社会事务管理的有效性;适当借鉴企业管理理念,强化教育行政的绩效和管理能力,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制度和法制建设,规范教育行政和市场行为,实现教育行政法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