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事实的分析框架

作 者:
孙华 

作者简介:
孙华,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生。(武汉 430074)

原文出处:
江西教育科研

内容提要:

分析框架是研究教育事实的具体方法论,是依据一定的理论体系或逻辑体系,对相关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的解构和建构的思维方式。对教育事实进行分析,必须建立起必要的分析框架,不同的教育现象和研究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分析框架。分析框架的方法论性质决定了只有科学、合理、适切的分析框架才能揭示教育事实中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8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教育事实也称教育现象,就是指业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行为或教育事件。对教育事实进行科学的分析,属于教育研究的范畴。教育研究就是要揭示教育过程内部所蕴含的价值,建构理论,进而理解、解释并指导教育实践。那么如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进行分析,这就牵扯到教育研究的分析框架问题。

      一、什么是教育事实的分析框架

      1.教育事实分析框架的界定

      一种完整的科学研究方法应涉及三个层面:一是方法论层面,即指导整项研究的思想体系,包括理论基础、研究逻辑和思路等;二是研究方式层面,即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方式;三是具体技术和策略层面,即在某一研究程序中所使用的工具、手段等,主要是具体的资料收集策略。这三个层面相互联系,构成一种研究方法的整体,同时,也不可将三者简单地混为一谈。[1]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事实的分析框架即属于方法论层面①。

      教育事实的分析框架是对教育事实或现象的宏观处理方式,它是研究教育事实的具体方法论,是依据一定的理论体系或逻辑体系,对相关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的解构和建构的思维方式。它是从一个基本的理论或逻辑顺序出发,针对研究对象所提出的一种研究思路或研究工具。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即分析视角、参照系和分析工具。所谓分析视角,指的是由某一门学科本身所固有的某些特定的基本范畴和规范构成的一些整理和建构研究资料的基本范式或图式。通过这些范式和图式,各种散乱的现象能够具有一定的意义,并呈现出一定学科的特点。同样的现象,在不同学科的分析视角中,具有不同的意义。而不同的学科也正是借助于这些特定的分析视角,形成了他们自己的研究对象和问题。[2] 分析视角能够指导我们避开细枝末节,把注意力引向关键的、核心的问题。如经济学的分析视角通常包括三项基本假设:经济人的偏好、生产技术和制度约束、可供使用的资源禀赋,社会学研究中的结构和功能视角、均衡与冲突视角等,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组织分析、权力等。“参照系”也称“基准点”,它建立了一些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的标尺,一般表现为一些成熟的理论。比如一般均衡理论中的“阿罗-德布罗定理”,产权理论中的“科斯定理”都被经济学家用作他们分析的基准点。战略管理中的诸多学派,如定位学派、设计学派、企业家学派等,虽然每一个都不可能在现实中找到完全对照的原形,但是却可以发挥好的指导作用。“分析工具”主要是指具体的分析手段,如图象模型、数学模型等,它们有助于帮助我们深入分析纷繁错综的现象。常见的如经济学中的“供需曲线图象模型”,它以数量和价格分别为横、纵轴,提供了一个非常方便和多样化的分析工具;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法、PEST分析法等,它们是组织制定战略不可或缺的工具。

      分析框架所对应的一头是事实,一头是理论,而分析框架就是二者之间的桥梁,只有经由分析框架,教育事实才能抽象出教育理论。对教育事实的研究,分析框架的建立是第一步,因此,它是研究体例的确立。通过这种处理,可以澄清教育事实的本源面貌与价值,得出科学的结论。正如爱因斯坦所言:“科学并不是一些定律的汇集,也不是许多各不相关的事实的目录……我们头脑里的构造究竟能否站得住脚,唯一的是要看我们的理论是否已构成了并用什么方法构成了这种联系,”[3] 构成这种联系的方法就是分析框架。

      教育事实的分析框架可以根据教育事实的性质、类型和层次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即便是同一教育事实,运用不同的分析框架也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出于不同的目的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析框架。因此,它是观察问题的视角、解剖问题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路径、研究问题的工具。所以,它也有科学与非科学、合理与不合理、适切与非适切之分。从某种程度上说,分析框架制约着研究的范围、规定着研究的方向、影响着研究的结论。

      比如对人类社会整体、宏观教育现象的研究,即教育学的建构,不同的分析框架就产生了不同的教育学体系。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以教育通论、教学论、德育论和学校系统论作为其分析框架的;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双重结构:即,将“目的——方法”式结构与“过程——运动”式结构合二为一来建构其理论体系,体现了他的“教育学要有它的概念系统的科学信念”;罗荪克兰兹的《教育学的体系》一书遵循黑格尔哲学思维模式,以机械、刻板的“三三制”方式推导并构成;施莱尔马赫在其《教育学的著作》一书中则将教育学分为两类进行研究:一类是基于伦理学和文化哲学的个人教育学,另一类是基于政治学和社会哲学的社会教育学,并将二者统一为“精神科学”;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按照本体论——认识论——社会观——价值观的哲学分析框架展开研究的;凯洛夫的《教育学》是以教养——教育——教学作为其分析框架,显示了其工作手册式的指导功能;我国解放后各种版本的《教育学》大多都是按照总论、教学论、德育论、管理论的结构展开分析的。

      2.分析框架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分析框架作为研究教育事实的一种具体方法论,它与方法论、世界观、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等概念之间又有哪些联系和区别呢?

      什么是方法论?一般认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式、方法的学说或理论体系。世界观则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的态度和采用的方法最终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方法,错误的世界观则会给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方法上的失误。世界观最简单的分类就是唯心和唯物之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