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574(2008)02-00117-10 在传统社会中,政治系统主要是通过实行所谓的“仁政”、“德治”等“输出”来取得民众的政治认同。在当代社会,随着人们民主意识的提高,仅仅通过“输出”已不足以获得公众的政治认同。只有逐步开通“政治输入”渠道,不断增加公众参政议政的机会,政治系统才能获得公众的政治认同。本文从政治输入的视角,对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建设问题,略述管见。 一、通过政治输入方式获得认同在当代中国具有现实必要性 通过政治输入的方式来获得政治认同,随着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其必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通过政治输入方式获得政治认同,以适应社会分层背景下人们利益表达和维护的参与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社会出现了阶层分化的现象。除了原来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内部分化以外,还“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①《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以人们对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进一步勾画出了当代中国社会五种等级十大阶层的基本形态②。这说明,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主体也发生了阶层化的分野。在社会分层背景下,社会阶层利益格局呈多元化,每个社会阶层都拥有了相对独立的利益,他们因利益或价值的一致性结成了若干利益群体。各利益群体为促进和维护本群体的利益,积极谋求政治参与的通道,迫切希望将他们的意志和要求输入政治系统。在这种背景下,仅仅通过政治输出来获得政治认同,已经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因为它没有体现或者很少体现公众的利益表达和利益要求。 进入政治体系的输入主要有两类:要求和支持。对于要求,就是公众基于自己的利益而向政治体系提出的各种希望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重视公众的利益表达愿望,不开通和扩大公众的利益表达渠道,甚至压制公众的利益表达,只能引来公众对执政党和政府政治合法性的怀疑和否定。“任何政治统治的稳固,都必须以民众的认同与支持为基础……。这种认同以民众对政治统治实际行为的认识为基础,也就是说以被统治者对政权履行职能的效率、对公共利益的维护和民众个人利益的满足为基础,即以国家的政治产品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为基础。”④可见,满足和维护公众的利益,是获得政治认同的关键所在。执政党和政府只有重视政治输入建设,开通并扩大公众利益要求和表达的渠道,对人们正当、合理的利益要求予以尊重和满足,从人的利益需要出发,以人为目的来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获得稳定而持久的政治认同。 第二,通过政治输入方式获得政治认同,能够推动法理型政治权威认同的建设。 政治认同实际上是一种权威认同。权威是指某一个主体把自己的意志加于对象欲使之服从的能力⑤。马克斯·韦伯提出三种权威类型:传统型权威、卡里斯马型权威(个人魅力型权威)、法理型权威。与前两种权威类型相比较,法理型权威要求包括领袖、官员和公民在内的一切人都忠实于法律并只对法律负责,它把合法性建立在非人格化的法治基础之上。法律是公共政治管理的最高准则,任何政府官员和公民都必须依法行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既规范公民的行为,更制约政府的行为。“政府是人的产物而不是自然或上帝的产物,秩序井然的社会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来源于人民的最高权威,对现存法律的服从优先于履行其他任何职责。”⑥法理型权威扬弃了前两种权威类型偏重人治的非理性,成为既稳定又合理的统治形式,它代表了权威发展的前景,成为政治认同的最终标准定位。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中国是一个人治传统浓厚的国家,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权威认同的类型,基本属于传统型和卡里斯马型。这两种权威认同方式,具有强烈的人治特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不相符,应该发展法理型政治权威认同。 政治输入能够推动法理型政治权威认同在当代中国的建设。为了维护阶层利益,每个社会阶层通过参政议政和阶层间的沟通合作,向执政党和政府提出自己的要求,对国家立法产生影响,确定国家与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确定国家权力运作的范围和限度,用法律的制度性安排,防止国家对公民权利和社会自治领域的干涉,利用其社会政治影响和经济实力,运用法律的调整机制,限制国家权力的滥用,寻求权利救济的法律途径,从而发挥着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功能。这在一定意义上阻滞了国家权力的滥用和扩张,推进了国家的法治化进程。实际上,在社会阶层化背景下,各阶层的政治输入,已经促使中国的政治权力结构开始发生变化。近年来,一些个体劳动者和工商界人士相继进入各级人大和政协,一些优秀知识分子进入高层决策圈,特别是私营企业主阶层在政治领域日趋活跃。这种变化在目前虽然还是初步的,但通过这些社会阶层的政治输入,对于克服权力过度集中的痼疾,推进我国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由此可见,政治输入表达着公众的民主与法治诉求,能够不断推进当代中国法理型政治权威认同的发展。 第三,通过政治输入方式获得政治认同,能够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