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网络文明的兴起 西方电脑技术一声开机,给我们送来了网络文明。互联网像一个巨大的旋涡,把信息从四面八方召唤了出来,又把它们撒播到世界各地。这种信息的全球性共享打破了地域、国家、时间的疆界,填平了阶级、性别、种族的鸿沟,使世界最终在虚拟意义上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电脑的发明已经有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但电脑作为一种文化而载入史册却是最近二十年才有的事情。正如任何西学东渐总有一个时间差一样,电脑所衍生的文明——网络文化——在中国的出场也比西方推迟了好几年。甚至在十年前,也即是九十年代的中期,中国的经济已相当发展,文化也相对开放,网络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仍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未来话题。位于北京城西北郊区的中国硅谷中关村虽然在崛起,IT业蒸蒸日上,号称朝阳产业,但此时的一般民众对网络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电脑硬件的水平,至多不过把电脑和电脑游戏(不是网络游戏)简单的等同。 然而,新生事物的魅力是不可估量的,它的繁衍速度是惊人的。像孢子分裂一样,电脑在经过最初的缓慢衍生后,一下子爆裂扩张起来。电脑迅速走进人们的日常工作,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上网不再是一个神话,网络遍地开花,网民数量急剧增加。短短四五年时间,也就是公元2000年前后,电脑作为一种工具和媒介已经在各大中小城市建立了自己的网络霸权,并迅速向农村和边缘地区渗透和蔓延。政府部门、企业、公司单位办公的信息化以及个人电脑在千家万户的落地生根,最终宣告中国网络时代的到来。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生活方式,网络时代催生了网络的精神:一位网民的签名档(个人说明)说得好:“如果我不在网上,那么我就在上网的路上。”在这个庞大的虚拟帝国里,千百万计的幽灵日日夜夜在其中往返穿梭,迷醉其中,乐不思蜀。无法想象是怎样一种魔力,居然让沉寂了数千年的中国人拖着鼠标起舞。仿佛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之间中国冒出了一亿多网民①,神州一片按键声。尽管我们有理由相信2006年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网络文化的繁盛时期,但若要说网络文化发展到了巅峰时代则还为时过早。在电脑尚未充分占领农村之前,网络文化的大众化还多少是一个假象。 尽管网络的大众化还是一个假象,但这种不充分的网络文化的威力已经显著地暴露了出来。它已经在深刻地改变当代人的生活。网络所至,虚拟和现实的界限已经变得模糊,信息的垄断日益变得不可能,知识的流动和传递大大加速。新兴网民力量的增长,改变了政治经济文化内部政治力量的对比,精英和权威的地位摇摇欲坠,话语中心被消解,话语权分裂撒播到了网络的各个角落,并自下而上挑战传统的权力格局。 也许现在对网络文化的大众化进行价值评判还操之过急,但对当下的网络文化现状作出描述确是一个文化研究者的职责所在。我将重点考察网络写作、网络爱情、网络名人和网络政治四个方面,力图揭示出当前中国网络文化的一般现状,而经济和电子贸易等则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 一、网络写作:一种全民的写作运动 如果单纯从技术层面考虑,那么当然,网络的软件构成要素就是程序和编码。如果从操作界面来说,我们所能看到的一般就只有文字和图片(当然也包括视频和声音)。因此,从语言学角度来看,所有的网络活动归根到底都是语言的活动,而支撑网络活动的无非就是书写:是书写使得网络的交流变得可能。网络的开发者固然用语言在书写故事,网络的运用者——网民——又何尝不是在写作:发帖(粘贴文章)是写作,跟帖(回复作者)也是写作。写作如果不是网络维系的唯一手段,也是最主要的手段。理论上我们当然可以把所有的书写者都看成是后现代意义上的作者,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那些在屏幕上闪闪发光的文字,哪一个不凝结着发文者的心思呢?甚至那些以传统文学观点来看最了无意义的呻吟和嘟囔都是网民心态和心情的反映,都打上了时间的印记,具有日记体般的文学属性。“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这是一股清新自然的平民写作潮流。 一亿个网民,就是一亿位作者。网络会留下他们的痕迹,因为他们曾经留言。任何时代都没有见证过这么多作家,同样,任何时代都不曾涌现出这么多庸才。这是一个全面平庸的时代,也是一个没有主流的年代。当“什么都没关系”、“怎么做都行”成为网络主导意识形态之后,深思熟虑自然就显得不合时宜了。庸俗的时代产生庸俗的作家,但问题在于没有人以庸俗为耻。高雅还顽固地盘踞着它的领域,但它的伟大荣光已经失却。古典主义文学那种气势磅礴的鸿篇巨制在浮躁和喧嚣的网络环境中是不可能生产出来的,就是现代主义文学那种精美的画面也难以重现。一切都那么现实,现实生活原封不动地搬进了网络的写作。这是一种比机械反应论还要懒惰的写作方式。平常人的生活,平常人的观点,我们的网络文化创造者有自己的信念:因为真实,所以珍贵。网络文学因为其天然去雕饰而获得了合法性。 每个人都在拼命地书写,其中当然也不乏偶尔浮泛出来一些精辟的只言片语。中心是没有的,或者说“我”在哪,哪里就是中心。写作的中心无处不在,因而也不在任何地方。这是一个作者过剩的年代。作者的过剩导致文字的过剩,一时间多少沉渣泛起:那些最为秘而不宣的个人隐私如今以网名的名义揭露了出来,成为公众共有的经验;那些最为无聊的话语也从一个个隐藏在虚拟身份之后的网民口中宣泄而出。星座、算命、灵异事件、情感、婚姻、旅游、购物、时尚、美食、型男索女、流行歌曲、影视……每一个话题都可以吸引大批共同的兴趣爱好者集体讨论,集体参与书写一部没有开头、亦不会有结尾的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