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

——纪念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创办一百周年

作 者:

作者简介:
田正平,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8 田正平(1944—),男,山西应县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长,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教育近代化及中外教育史。

原文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内容提要:

今年是伟大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博士创办“儿童之家”一百周年,国际蒙台梭利协会将在全世界范围内举行百年庆典,纪念这位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儿童教育家和改革家。其实,早在近一个世纪之前,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即被当时教育界导入中国,并进行了有益的试验。百年来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在今天我国改革开放、广泛吸收借鉴世界各国先进教育文化的形势下,重温这份珍贵遗产,有着特殊的意义。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7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13X(2007)04—0052—04

      今年是伟大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创办“儿童之家”一百周年,国际蒙台梭利协会将在全世界范围内举行百年庆典,纪念这位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儿童教育家和改革家。

      作为一名在20世纪第二个10年就具有了国际影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一生到过很多地方,可以说她的足迹遍布欧美各国、大洋洲及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亚洲国家。据一份资料显示,早在1914年,蒙氏就流露出游历东方诸国的愿望,当时我国教育界也有人呼吁希望能促成此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终其一生却始终无缘踏上中国这块在她看来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虽然蒙氏本人未能实现到中国考察访问的愿望,但中国教育界对她教育思想的认识、理解和实践却几乎与那些她亲自去讲学、实验和宣传自己理论的国家和地区同时起步。换句话说,蒙氏本人虽然没有来过中国,但是,她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已经至少有了近百年的历史。在全世界都在举行纪念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创办百年庆典的今天,梳理一下近代以来蒙氏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也许对我们今天更准确地把握、理解和结合我们自己的国情来运用、实践蒙氏的教育思想会有所借鉴。

      一、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传入中国的概况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究竟是什么时间、通过什么渠道首先传到中国来的,学术界目前似乎还未有定论。1922年9月,《教育杂志》发表常乃德的论文《蒙台梭利之小学教育方法论》,文中认为,国内学界对蒙氏学说的介绍,“尚在十四、五年前”。按照这一说法推断,那应该是在1908年前后。当代学者,大多把蒙氏教育思想的传入时间划定为民国初年,而民国初年也是个相对模糊的概念,有的说是1913年,也有的说是1914年。我个人的看法倾向于1913年。遍查1908年前后我国为数不多的一些教育刊物和综合性刊物,至今还未发现有介绍蒙氏教育思想的文章。如果联系到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1908年前后她的思想被介绍到中国来似乎不大可能。因为她早期最有影响的教育活动即1907年在罗马创办“儿童之家”。两年之后,总结“儿童之家”办学经验的《蒙台梭利教学法》一书才出版(1909年)。所以,说1908年前后她的思想即开始传入我国,似乎证据不充足。从总体上看,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是时间集中而短暂。大致起始于民国初年,而至20世纪20年代初似乎就很少看到。以当时中国最有影响的教育刊物《教育杂志》为例,1922年之后就几乎看不到有关的文章。似乎可以这样说,从理论导人的角度讲,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主要是1913年至1922年的十年间。

      1913年4月《教育杂志》第5卷第1号刊登的署名志厚的“蒙台梭利女史之新教育法”一文是目前见到的最早介绍蒙氏教育思想的文章。众所周知,《教育杂志》是我国近代创办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教育专业刊物,由商务印书馆创办。作者志厚实际就是从晚清以来一直活跃在翻译介绍国外教育理论、教育学说第一线的著名学者和翻译家樊炳清。文章一开头就热情赞颂蒙氏创办的“儿童之家”,当时把它译为“儿童之宅”。作者写道:“最近游历罗马有最是动人视听之一事即意大利之‘儿童之宅’。”全文约四千多字,详细地介绍了“儿童之宅”具体的教学活动,它的特点、种种器械,取得的成绩及其影响。另一重点是介绍了蒙氏的《蒙台梭利教学法》一书的内容,当时译为《科学的教育法》。文章分析了蒙氏与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等人的思想渊源以及蒙氏个人在理论上的贡献。比如说,文章指出,福禄贝尔仅恃所谓12恩物以为教育之资,而“儿童之宅”则广取种种材料,是对福禄贝尔的扩充与发展。文章大声疾呼:“‘儿童之宅’一语,诚哉!教育界之一新帜!而世界幼稚园小学校之一刺激剂也!”

      在同年8月出版的《教育杂志》第5卷第5号上刊载了署名悫生的“蒙台梭利新教育法之设施”一文。这篇文章虽然题目上写的是“新教育法之设施”,而实际上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介绍了蒙氏新教育法在世界各地的迅速传播,文章说,“儿童之宅”创办仅六年,在意大利就扩展至数十所,经过美国两位教授的提倡,类似的学校已遍及美国各地,英国则有蒙台梭利协会之设,法国、瑞士等国皆仿效,仅瑞士即有七十余校。作者这样不厌其烦地介绍蒙氏学说在世界各地的影响,目的很明确,希望引起国人的注意。另一重点是对蒙台梭利教育思想进行的高度概括,文章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悉听儿童之自由而使其精神无处不发现”;二是强调感觉之训练;三是重视教具的使用。这篇文章第三方面的内容是详细介绍了蒙氏儿童之家的九种教具,每种教具都有图示,而且在最后特意说明:这套教具在意大利的售价折合成当时中国的货币是80元一套。

      1914年后,介绍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和活动的文章渐多,而且她的代表性专著也开始被翻译介绍过来。其重要者有:

      1914年《教育杂志》第6卷第3号发表的钱智修的文章《蒙台梭利女史小传》,是一篇人物传记,对蒙氏给予极高的评价。文章开首写道:“近世以来,本一人之学说,实在实验,为教育界开一新纪元者,自福禄贝尔及裴斯泰洛奇之后,端推蒙氏……。”这篇文章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在详细介绍蒙台梭利生平思想的同时,联系中国的实际,提出欲享受平民政治之幸福,必先有养成独立(人格)之教育而后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