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基督教“政治”

作 者:

作者简介:
阎光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北京 100875 阎光才(1966—),山东荣成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博士。

原文出处:
比较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基督教保守主义在近年美国的政治、文化和教育变革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来自草根与精英阶层结合、宗教人士与文化精英乃至政党结合所形成的合力,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育改革议程。换言之,基督教在当今美国社会绝非仅仅属于私人信仰领域,它也是公共领域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7 年 09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57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67(2007)06—0001—06

      美国是一个宗教氛围极其浓厚的国家。据盖洛普(Gallup)调查,2001年美国人口中超过90%的人信仰宗教,而其中新教人口占55%,天主教占24%。[1] 也就是说,基督教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美国民间主流宗教。基督教既然如此深入美国民心,它的影响就不可能仅仅止于日常私人的生活层面,而是往往扩及到社会公共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领域。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纵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整个的教育改革过程,几乎每一点滴变化都与之密切相关。

      一、美国基督教保守主义社会运动

      美国的基督教右翼主要包括天主教与新教中福音派保守主义。福音派属于美国最大的新教教派,进入20世纪后,人们甚至认为它是美国的“民间宗教”(folk religion)。据普林斯顿宗教研究中心2000年通过抽样调查显示,相信“个人重生”(福音派基本立场之一)或视自己为相信福音的基督徒的美国成人人口比例占45%。[2] 福音派在美国有自己的电视频道以及其它各种媒体,有各种联盟和组织,因此对美国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不可小视。传统上,福音派一般不太主张介入政治事务。然而,20世纪70年代后,针对美国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元、开放和宽容,家庭破裂、性解放、未婚先孕、堕胎、同性恋、吸毒以及社会秩序混乱等一系列社会病象的出现,福音派中的保守主义势力开始抬头,其宗教倾向带有一定的“基要主义”(Fundamentalism)特征:强调圣经的绝对权威;笃信耶稣的神性和其它历史性的基督教教义;强调个人重生的体验;专注并投身于福音的传播活动。[3]

      著名的基督教右翼组织基督教联盟(Christian Coalition)执行董事里德(Ralph Reed)在其代表作《革命之后》一书中,以“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这样醒目的标题,系统阐述了基督教右翼的美国社会观:在基督教保守主义者眼中,这应该是一个安全的、犯罪率下降的世界;是“一个孩子尊重父母、年轻人尊敬权威、更多公民尊重法律”,家庭在社会中起核心作用的世界;是一个孩子们可以无忧无虑而不必总是担心会在校园中遭遇枪击和刀伤的世界;是一个低税收而少公共权力介入的小政府世界;是一个公民热心于参与投票的民主世界。里德在此所谓的“世界”无疑是一个传统而且有着浓厚宗教道德纯洁色彩的上帝之城,而要塑造这样一个“和谐”的世界,在他看来,基督教教徒就不能对政治冷眼旁观,而需要去热心参与,去通过积极投票和动员广泛的保守主义社会运动来达到目的。正如他所言:“基督徒们拥有每一项权利,事实上也是义务,去投票,参与他们对政党的选择,游说被选举的官员……”,进而通过这样一系列政治行动来维护和实现充满仁慈、和平、和谐的上帝之城。[4]

      里德在此绝非是虚言或者仅仅是动员令,而是对于基督教参与政治议程的肯定。事实上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福音派保守主义就已经广泛介入了美国政治事务,而且应该说取得了不菲的成就。林赛(D.Michael Lindsay)认为,20多年来,在福音派精英和领导者的成功动员下,通过利用各种宗教组织的力量以及资金优势,福音派已经从原来的“社会分层系统”的弱势和边缘地位,进军至高等教育以及文化领域,甚至从容地出入“白宫”。[5] 福音派保守主义最成功的策略之一,便是通过寻找有关宗教、文化、教育以及许多现实社会问题认识方面的共同点,与其它教派特别是与传统上互存敌意的天主教派达成共同立场,并形成广泛的联盟。譬如里德领衔的基督教联盟便是一个福音派与天主教的联盟组织。如里德所言,它拥有5,800万的天主教徒和2,400万福音派教徒,“是选举中最大的独立阵营,它号召教徒们为共同的事业而与‘好战’的世俗主义、堕胎、安乐死和色情艺术去战斗,并倡导学校选择、宗教自由、在学校中开展犹太—基督教价值教学、种族公正和自由市场经济”。[6] 这番言论简直就是对美国多元文化主义、世俗人文主义讨伐的檄文,充满浓烈的火药味。然而,尽管这种政治策略偏于右倾和激进,在现实中却产生了其理想的预期效应,不仅实现了有效的选民投票动员,而且通过各种基层组织的发动,在一系列特别是教育改革议题上与保守的民众形成良好互动,为美国右翼的一系列与堕胎、同性恋、死刑、教育的宗教性有关的政策出台创造了良好的土壤。

      福音派保守主义成功策略之二,便是与党派结盟,寻找自己的政治代理人,通过选民动员把符合自己愿望的党派和政治领导人推到政治舞台,从而达到相互利用的目的。20世纪80年代共和党的里根上台,特别是老布什执政以及后来的小布什执政和连任,都多少程度不同地与福音派保守主义运动存在关联。如早在1980年的选举前,里根就应邀出席了达拉斯2万之众的福音派教徒集会,在发言中他提到,“我知道你们不能认可我,但是我认可你们以及你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并声称,他也同样反对进化论,以迎合福音派的胃口。[7] 投桃报李,福音派对里根也予以选票上的支持。据统计,在1984年的选举中,里根获得了80%的宗教右翼的选票。[8] 而1994年的中期选举,国会两院共和党大胜,里德指出,选举中其中33%选民认为自己是福音派或者天主教教徒,其中70%投了共和党,而投民主党的只有26%。[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