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专业化问题笔谈

——1.德育专业化的关键:德育教师的专业发展——2.德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心理学的视角——3.德育教师的专业道德:比较的观点——4.学校德育的知识基础与德育教师专业化——5.德育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的德育专业化

作者简介:
蓝维,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与评估中心常务副主任;   迟希新,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副教授、博士;   王小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   易连云,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檀传宝,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原文出处:
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7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德育专业化的关键:德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蓝维(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与评估中心常务副主任)

      “德育专业化”命题的关键内涵之一是德育教师的专业化问题。而讨论德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要比讨论其他各科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都复杂,由于前者是由一系列与德育相关的特殊条件决定的。只有把是否应当有德育教师、谁是基础教育中的德育教师及德育能否成为一个专业说清楚,才能讨论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标准、途径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一、德育教师及德育专业的合法性分析

      对德育教师合法性的质疑从历史上看来自两个方面:如何证明德育教师在道德上比学生高尚(不高尚怎么能成为德育教师)和道德是不是教出来的(如果不是教出来的自然不需要德育教师)。在对教育就是教授,就是文化传承的理解下,在一些实验证明接受过某种道德教育的人并不一定能表现出更多的道德行为的时候,德育的全面主义在世界各国占了上风。因为没有德育课程,专职的德育教师则很少,他们的工作大多仅限于学生的日常管理。但事情是变化的,经验是不断传播的,当由于世界大战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引发的大量青少年发展问题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时候,当开设德育课程国家的经验开始被注意和借鉴时,德育教师和德育课程的社会需求逐渐显现出来,人们渐渐放弃了实验和推理得出的结论,开始从德目主义和全面主义的结合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为此,德育课程在不少国家尝试开设,专职德育教师的社会需求量增加,德育教师队伍得到进一步扩大。在今天,当我们对什么是教育有了更新的理解,当我们越发深入地进入互联网时代,各科教师在知识领域对于学生的遥遥领先不断受到挑战时,德育教师在道德上一定比学生高尚的命题也就不攻自破了。教育是师生共同学习、交流和成长过程的本质,以及强烈的社会生活需要,奠定了德育教师存在的合法性依据。

      那么,谁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教师呢?从全员德育是否能够得出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都是德育教师呢?基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德育工作从业人员岗位分工的不同,德育教师包括:德育课程的授课教师和学校的其他专职德育教师(德育处、团队专职教师)两部分。学校其他工作人员包括各科教师、班主任、教学辅助人员和教育管理者——虽然在全员育人、全员德育的要求下,学校必须通过服务、管理、学科渗透和班主任工作等方式开展对学生的道德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但他们有自己特定的教学和管理岗位,不是专职的德育人员,因此不能笼统地称他们为德育教师。故所谓德育教师应是以专门或主要从事德育工作为其职业特征的教育工作者。虽然大家都是广义的德育工作者,但德育教师与一般从事部分德育工作的教师不应当是同一个概念。

      专业的定义之一为:高等学校或中等专科学校根据科学或生产的分工分成的学业门类。各专业体现不同的培养目标,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等。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院(系)是德育授课教师的主要职前培养机构,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规格要求、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等。虽然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德育授课教师不仅来自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院(系),一些综合大学相关院系培养的学生在进行了相关职业认证后也可以担任德育教师,还有一些德育教师是从其他岗位转来的,但这并不证明德育不能作为一个专业而存在,因为某些现实中的不足并不能成为我们理想选择和判断的依据。

      二、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标准和途径

      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是由德育教学和德育工作自身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特点决定的。首先,德育学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异常广泛:心理、社会、道德、法律、政治、经济、哲学与文化等,对如此丰富内容领域的知识掌握,没有充分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是难以胜任的。其次,德育教学和德育工作不仅要教会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解决基本的道德认识问题,而且要关注和影响学生的情感与行为、信仰与人格,使学生得以健康的成长。而认知、情感、行为、信仰、人格等的发展过程和条件是极其复杂的,德育教师对这些过程和条件的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是具有挑战性的,德育目标的全面实现需要德育教师专业的长足发展。最后,德育经常触及个人利益,触及人的内心深处和本能保护的那个领域,在德育课程所教授的调整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规则中,部分或全部放弃个人利益的要求是常有的。为此,德育内容的接受就不会顺利,一些时候还会激起人们本能的抗拒。德育中最常见到的在道德认知与行为上的脱节,德育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失衡,德育实效低下等,其实都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德育工作复杂性和艰巨性的存在。如果没有德育教师良好的专业发展,面对如此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德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标准应当是综合性和高水平的。所谓综合性是指这一标准是多维度的整体,而高水平是对每一要求层级的规定。从专业知识掌握维度看,德育教师对于德育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要正确的把握和理解,知识的覆盖要大于所授内容。也就是说,德育教师的专业培养机构要提供心理、社会、道德、法律、政治、经济、哲学与文化等领域的相关课程,为德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打下基础。从专业技能角度看,德育教师不仅要有知识的传递技能,还要有影响学生情感和行为的能力,帮助学生做出价值选择和将道德选择固着化,而成为道德信念的能力。对于德育教师的专业培养机构而言,要为德育教师能力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机会和条件,各种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德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了有形和无形的很多方面:教师本身的基本文化素养、良好的人格特征、道德法律和科学素质、对学生和德育工作的热爱等。这一切都会深刻地影响到德育教师的工作质量,也影响到德育教师自身的生命感受和对德育工作的评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