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研究中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整合

作 者:

作者简介:
胡中锋,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黎雪琼,茂名学院高州师范分院,广东 高州 525200 胡中锋(1964—),男,湖北松滋人,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现代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黎雪琼(1971—),女,广东高州人,茂名学院高州师范分院讲师。

原文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是教育研究中两种基本的研究范式,它们各有利弊,二者的整合既有必要,也有可能。过程整合范式可以使二者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7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55(2006)06—0094—07

      要促进教育科学的蓬勃发展,就必须加强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与思考。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研究受到前苏联教育研究方法的影响,片面地重视定性研究;改革开放之后,又受到西方的教育研究方法的影响,片面强调量的研究;最近几年又片面追求质的研究。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教育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其实,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是教育研究中的两种基本范式,它们风格各异、却又互为补充。在教育研究过程中,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相整合,能更充分地从不同侧面逼近真理。

      一、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论争

      质的研究指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的情景下采用多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的一种活动。[1]12 量的研究指通过实验、调查、测验、结构观察以及已有的数量化资料,对教育现象进行客观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相应的统计推断,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一种活动。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分别代表着教育研究方法中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质的研究代表着研究者以整体、深入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量的研究代表着以客观、精确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所指的质的研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定性研究,尽管英文单词都是“qualitative research”。定性研究的范围比较宽泛,几乎所有非定量的东西都可纳入定性的范畴,如哲学思辨、个人见解、政策宣传和解释等。定性研究基本上没有收集原始资料和分析原始资料的要求,更多的是一种研究者个人观点和感受的阐发,通常是结合当下的时弊或需要对有关问题进行评说或提供建议。质的研究非常强调研究者在研究情境中与被研究者的互动,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建构研究的结果或理论。质的研究中,研究者需要对自己的身份、思想倾向、自己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所有这些因素对研究过程产生的影响进行反省,而定性研究尚无这类意识和要求。[2]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在内涵及理论基础上的截然不同,决定了它们风格各异,引发学者们展开了一场关于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孰是孰非的争论与辩驳。

      1.在研究的取向上,质的研究重质的深刻性对应着量的研究重量的规定性。量的研究追求对有关事物的构成或者某些性能的等级、程度、规模、范围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进行精确地测量,其出发点在于把握事物的量的规定性,从量的关系上发现可以“推而论之”的教育活动本质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质的研究则追求对那些能够显现有关事物的内在规定性的具体特征进行细致而深刻的挖掘,其出发点则是在于把握事物质的深刻性,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广泛细致的研究,来深刻地理解研究对象,进一步从当事人的角度来描述问题,从而为相类似情景的教育活动起到一种参照活动。[3]

      2.在研究的情景上,质的研究重自然探索性对应着量的研究重实验控制性。质的研究注重在生活情景中对被研究者“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动作进行探索,把研究者放置到丰富、复杂、流动的自然情景中进行考究,在自然情景中探索教育事件发生和发展时的社会环境以及其他相关事件对该事件的影响。量的研究强调设计一个人为的实验情景、系统地操纵变量以便精确地发现变量间的关系,能否成功地控制无关变量是量的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3.在研究的过程上,质的研究重思维的归纳性对应着量的研究重思维的演绎性。质的研究遵循的是以归纳为主的意义建构逻辑,遵循的是从特殊情境中归纳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式,其基本过程是:确定研究问题、陈述研究目的、提出研究问题、了解研究背景、构建研究框架、抽样、与研究对象建立关系、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建立理论、检验效度、讨论推广度和道德问题、撰写研究报告等。[4] 在质的研究中,事先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然后围绕着这个问题去广泛地收集资料,自下而上地归纳建立一个理论的架构。量的研究遵循的是以演绎为主的假设检验逻辑,其基本过程是:提出假设、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抽样、选择测量工具、控制无关变量、实施测量、检验效度、数据运算与分析、验证假设。在量的研究过程中,研究假设是整个研究的核心与主线,它不仅规定了研究重点和方向,而且也决定了资料的构成和分析的框架。[5] 量的研究过程是一种具有标准化程序的、自上而下的演绎过程,遵循的是从一般原理推广到特殊情境中去的思维方式。

      4.在研究资料的收集上,质的研究的灵活开放性对应着量的研究的严谨结构性。质的研究所搜集的资料是描述性的资料。这些资料是通过参与观察或非参与观察、深度访谈、个案研究、历史文献等方法广泛地进行收集资料,通过细腻的书面文字、生动的图片或清晰的录音等形式表达出来。质的研究在资料的收集上具有很大程度的开放性、灵活性和不确定性,即收集资料的项目、收集资料的方式以及分析资料的框架都是可以根据研究进程的需要而及时调整的。量的研究所搜集的资料是具有数量关系的资料。这些资料是通过采用观察、实验、问卷、量表、结构式访问等方式进行测量,通过清晰的数学语言和严谨的逻辑推理进行定量分析,以数据或图形图表等形式表现出来。量的研究在收集资料上具有严谨的结构性,即收集资料的项目、观测的变量以及变量间的内在逻辑结构和分析框架都是事先设计和确定下来了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