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知识化与科学政治生活的成长

作 者:

作者简介:
郭剑鸣,浙江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郭剑鸣(1967— ),男,江西省吉水县人,政治学博士,浙江财经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政治学研究。

原文出处:
学术月刊

内容提要:

将政治视为一种知识形态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人类对政治的认知水平是与其知识的演进同步的。知识是科学政治生活的基因,是合理解释政治、理性规范政治的基础。政治与知识的这种紧密关系在于知识为政治成为科学提供了系统的理念、概念、理论和方法体系。将政治解读为知识,并不排斥经验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价值,但作为一种知识形态的政治与作为一种经验形态的政治具有不同的本质意义。政治知识化突出了政治的规律性、可知性、公共性和参与性的特征,而政治经验化则难免将政治生活引入神秘化、个我化、特殊化和封闭化的歧途。“政治是一种知识形态”的命题为理性政治、科学政治和民主政治奠定了理论基石。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07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041(2007)04-0021-06

      知识社会、知识经济的话题在学术界已有广泛的讨论,然而知识政治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其实,知识政治是个更为古老的命题。古代西方思想家从思考政治生活伊始,就把政治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认为政治是一种知识,政治学是最高的学术形式。其中,柏拉图概括的“哲学王”思想是对政治与知识关系的最经典表述。他洞穿了政治与知识关系的核心在于理性,“理性所具有的知识,是它统治自我其余部分的资格所在,这知识,连同因这知识而有理的统治,构成王者之学”①。而亚里士多德则进一步将政治的知识化拔高到一切学术之巅,他说,正如所有的行为最终都服从于一个最高目的一样,各种学术和科学也可以理解为最终服从于一门居主导地位的科学,它包含广义的人类利益。而这门主导科学显然是政治知识或政治科学,它“决定诸如城邦需要哪种科学,哪一种人应掌握哪门科学以及掌握到什么程度之类的问题;甚至那些最受尊敬的才能,诸如将帅之才、持家之能、修辞之技,都服从于政治知识”②。可见,政治知识化不仅是政治发展的需要,也是科学发展的需要。政治与知识关系的逻辑是:政治→知识→政治理性→政治科学→科学政治。在知识社会已成为常态的今天,走政治知识化之路,推动执政方式由经验化向科学化转型,理应成为中国科学政治生活成长的选择。

      一、政治:一种知识形态

      人们习惯上把知识解释为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认为经验也是知识的一种类型,即所谓的经验知识。其实,知识与经验虽然有联系,但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奎因(Quine)曾对知识与经验的关联性作过这样的界定:知识只是在边缘地带与经验相遇。如果把科学比作力场,那么,力场的边界是经验。一般情况下,经验与场内的陈述没有任何联系。③ 换言之,经验只是知识的一种探索形式,是潜知识。知识与经验的差异无论从本体论还是认识论上讲,都是泾渭分明的。经验要上升并转化为知识,还必须经历一个“去粗取精,除伪存真”的过程。

      知识的本质规定性就是基于对事物客观性的把握而积淀为“常”,成为“可以交流和传递”的东西,是“见而知之,则闻而知之”的对事物规律性的稳定认识。知识的本体有成熟的结构,也有递进的路径。知识是由关于对象的理念、概念、理论和技术方法等要素构成的,并从思想片段开始,经由科学概念→知识单元→定理或定律→知识体系→理论体系,最终达到科学规范。正如冯之浚的归纳,一门科学从酝酿到成熟,要沿着准科学(Para-science)→前科学(Pre-science)→常规科学(Normal science)→后科学(Post-science)之路历尽勘磨和检验。④ 知识的演进也是如此。判断一种现象是不是知识,需要观察它有没有这样的构成要素。在孔德所描绘的知识发展的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科学阶段)中,即便是神学知识都存在一个由理念、概念、理论和技术方法等要素构成的结构。

      相比之下,经验并不具备这样的结构。所谓经验,是指从实践中获得的体会和技能。“经”即经历,“验”即感受的结果,它强调来源的亲历性和成长的累积性。也就是说,没有经历就没有谈经验的资格。经验的内部结构并不清晰,其形式也多种多样,经验与经验之间没有贯通的逻辑联系。因而,经验一般不成体系,往往是因人、因地、因环境而异,具有个我性和神秘性。

      从认识论上讲,知识的传播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其传播模式是复制性的,传播方式既可以是言传,也可以是意会和身教,传播效果有很大的确定性。这是由知识的本性决定的。正如《荀子·解蔽》所说:“凡以知,人主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而“经”则正如其本体所具有的神秘性一样,其传播就要受到时间、地点和条件的极大限制,传播模式也不可能大规模的复制,只能是点对点或单线条的。所以,经验的传播方式多依赖于身教,要求受众身临其境,传播效果也因条件和受众的禀赋不同而不同。如此说来,知识是常、律和理,而经验则是殊、分和悟。

      显然,政治无论从本体论和认识论而言,都主要是属于知识的,而不属于经验的。因为政治生活自古以来都是一个由理念、概念、理论和方法体系组织起来的系统。

      政治的内涵自古至今经历了从生活政治、权力政治和利益政治的演变。

      西方古典政治强调公民过公共生活,以追求正义和至善为理念;形成了“城邦”、“公共”、“共和国”、“人民”、“政体”、“自然法”、“执政官”等一系列的政治概念;产生了最早的以家庭为中心的私人领域和以城邦为中心的公共领域的理论、法治理论、政体理论;也积累了广场民主、贝壳流放、公民陪审等政治管理方式和方法。近代权力政治凸显权力来源的公共性,以追求权力世俗化、人文化为理念;当时主要的政治概念有“主权”、“国家”、“民族”、“平等”、“自由”等等;相应的政治理论和治理方案也较为丰富,如主权理论、权术理论、天赋人权理论、社会契约理论、分权制衡理论、代议政治理论等等。现代利益政治是几个世纪政治世俗化的结果,它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理念,在已有的政治概念基础上新生了政党分赃、政党政治、集团政治、区域政治、国际政治、政治交易与政治妥协等概念;围绕政治与经济、政府与市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关系等问题形成了系统的政治理论和政治意识形态。比如,福利国家理论、产权交易成本理论、政治博弈论、理性经济人假设、公共选择理论以及从古典自由主义、古典保守主义到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等系统化的政治思潮。可见,政治有完整的理念、概念、理论和方法体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