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科学文化对于青少年来说是未知的,要从未知加速向已知转化,这就是学校、教师有必要存在的缘由,是学校、教师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学习人类所创造的科学文化是属于把前人的认识成果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对于人类而言,这是一种再认;但对于学生而言,是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这转化的过程与前人获得该认识的思维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是类似的。这种“类似”的联系,有的学者借用生物学中的“重演律”,也有的提出“教学发生学原理”来描述。研究它有助于发挥教育在培养人才创造性中的作用,也有助于推进对创造力的研究与开发。 一、生物“重演律”或“发生学”的启示 1759年,由法国青年医生卡·沃尔夫最早提出,后经许多学者进一步发展了的一个重要思想是:生物的胚胎发育、个体发育以浓缩的形式重演相应物种的系统发育,称之为“重演律”。用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的话来说,就是:“个体发生就是种系发生的短暂的、迅速的重演,它是由遗传(生殖)和适应(营养)的生理功能所决定的。”[1] (P76)对于探讨个体发生方面,又称之为“发生学原理”。 由于这条规律的发现,生物学的两大领域“胚胎学”和“进化论”,便得以互相印证、互相促进,启示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考察种种历史形成和发展着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从演化的角度来看,生物学可认为是一种告诉我们如何有效的解决复杂问题的百科全书,以及解决这些问题中要避免的事项”[2] (P241) 从“重演律”的角度来看,对生物系统两个历史过程对比的重演律研究,为我们研究其他物质系统(如:生态系统、生产系统、经济系统等)和精神系统(如:知识系统、教育系统、哲学系统等)的发展规律提供了启示。(注:德国生物学家恩·海克尔(E·Haecke,1834-1919)确定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生物发生律(《马恩选集》第三卷1972年版,‘人名索引’第662页)。其简明的形式:“个体发生学(个体动物的发展)扼要的重演了系统发育学(动物种类的进化历史)。”(转引自G·Polya《数学的发现》中译本,第二卷,第200-202页)) 二、思维“重演律”(“发生学”) 生物“重演律”(发生学)指的是:生物从种细胞到成熟的个体,要经历一段胚胎发育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物种在历史上所经历的漫长进化历史的“短暂而迅速的重演”。从受精卵开始的人体的胚胎发育,重演了生物界数十亿年的进化历程。 人的思维在做出某一项科学发现时,从提出问题、确定事实、建立假设,到获得答案,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了人类思维发展的历史,此即思维“重演律”(发生学)。最早提出这一见解的是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赞扬黑格尔的此书时,剖析了思维发展的两种历史形态,说精神现象学这门学问“也可以叫做精神胚胎学和精神古生物学类似的学问,是对个人意识在各个发展阶段的阐述,这些阶段可以看作人的意识在历史上所经过的各个阶段的缩影。”[3] (P215)对思维发育同生物发育相类似的,即这两种“重演律”的相似的观点,已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得到明确的肯定。他说:“在思维的历史中,某种概念或概念关系(肯定和否定、原因和结果、实体和变体)的发展和它在个别辩证论者头脑中的发展关系,正如某一有机体在古生物中的发展和它在胚胎学中(或者不如说在历史中的个别胚胎中)的发展的关系一样,这就是黑格尔首先发现的关于概念的见解。在历史的发展中,偶然性起着自己的作用,而它在辩证的思维中就像在胚胎的发展中一样包括在必然中。”[4] (P544) 恩格斯就一般思维形式所作的论断,无疑也应适用于科学思维等不同的个别形式。例如:表现在某个领域中个体的创造性思维同思维的系统发展的关系中;又如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认识同人类认识发展的关系等等。 人类思维的种系发生和个体发生的著名成果有:研究史前人类的原始思维的名著,(法)列维·布留尔(1891-1937)的《原始思维》(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他的学生(瑞士)让·皮亚杰(1896-1980)认为在种系发生方面资料不足的情况下,“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出路,是向生物学家学习,他们求教于胚胎发生学以补充其贫乏的种族发生学知识的不足,在心理学方面,这就意味着去研究每一年龄的儿童心理的个体发生情况。”[5] (P13)皮亚杰对儿童的行为和思维活动进行了观察研究,提出了个体思维认识的发生和发展的阶段:感知阶段、前运演思维阶段、具体运演阶段及形式运演阶段。 其实进一步的概括,就是哲学中常提的历史的和逻辑的一对范畴,“历史的”涵盖精神古生物学,“逻辑的”涵盖精神胚胎学。“重演律”可以说是这一对范畴具体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三、智力发育的“重演律”(“发生学”) 智力发育过程,需要经历智力胚胎发育(十月怀胎)和个体智力发育(教育)的两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