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清上海作为全国外贸中心的影响力(1864-1904)

——以外贸埠际转运为视角

作 者:

作者简介:
唐巧天(1979-)女,吉林长春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历史经济地理研究。上海 200433

原文出处: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内容提要:

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上海开埠后即迅速跃升为全国对外贸易中心。上海通过与各口岸间的外贸埠际转运,将其外贸影响辐射至大半个中国,显示出其全国外贸中心的地位。本文利用系统的海关数据及文字报告,阐述了晚清上海外贸埠际转运在全国的地位、上海的外贸转运网络及其特点,以此为视角反映出晚清上海作为全国外贸中心的影响力。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6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9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05(2006)03-0064-10

      1843年开埠后上海很快跃居为全国对外贸易中心,与各口岸间的外贸埠际转运也随之迅速发展。关于上海外贸埠际转运的研究目前尚无专门的专著或论文问世,但学者对上海埠际贸易已予以很多关注①。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利用大量海关统计数据、文字报告及英国驻沪领事贸易报告所反映的情况②,力图对晚清上海外贸埠际转运在全国的地位、与各区域主要口岸间形成的外贸埠际转运网络进行阐述,并以此反映上海作为全国外贸中心的影响力。由于现有海关统计资料中关于上海埠际贸易数据记录的限制,本文研究时段拟定为1864-1904年。

      本文所提外贸埠际转运主要是指上海与国内其他口岸之间开展的与对外进出口相关的贸易往来,即上海将从国外进口的洋货转运至国内各通商口岸,同时将各口岸运至上海的土货转运到国外,成为这些口岸对外贸易的中转点。需要指出的是:(1)本文只限讨论上海与中国各口岸间外贸埠际转运,不包括上海与其他国际口岸间的转运关系。并着重于探讨以上海为中心对国内其他口岸进行的外贸埠际转运;(2)本文中进出口指广义的进出口,不仅包括对国外的进出口,也包括国内各口岸间的进出口贸易往来。

      一、上海外贸埠际转运在全国的地位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优越和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早在开埠前上海就已经迅速成长为我国主要的沿海贸易港和第二大外贸港口③。但是由于清朝的一口通商政策,广州是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随着1843年的开埠,上海的港口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到50年代初已经取代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19世纪60年代,通商口岸陆续增辟,上海连结的口岸越来越多,并逐渐成为这些口岸对外贸易的转运中心。英国驻沪领事也观察到“在外国货船运载的商品中,多数是转口的进口商品,以及从内地口岸装来供出口的土产”④,外贸埠际转运逐渐成为晚清上海进出口贸易的重心。

      以下拟从经上海外贸转口的洋货和土货分别占全国进出口比重的变化,来探讨晚清上海外贸埠际转运在全国的地位及其变迁。图1显示了 1864-1904年间上海外贸埠际转运在全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上面一条折线代表洋货经上海转运国内值占全国进口总值的比重,下面一条折线代表土货经上海转运国外值占全国出口总值的比重。

      

      图1 上海外贸埠际转运占全国外贸比重图(1864-1904)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旧海关史料》历年数据整理。

      1.上海洋货外贸埠际转运在全国的地位

      从图1中第一条折线所反映出的趋势可以看出,1864-1872年,洋货经上海转运占全国进口总值的比重呈迅速上升的趋势,1864年这一比重仅为31.4%,1872年已上升到最高值 58.7%。1873年后这一比重有所下降,但始终保持在50%左右。1885年再次开始出现了一个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1885-1904年间这一比重平均仅为42.2%,下降了约8个百分点。

      这主要是由于自19世纪60年代的十口通商起,中国的对外通商口岸就不断地增辟,截止到 1904年,中国约开和自开商埠已达到50个⑤,这期间新增辟的口岸必然对洋货进口产生了一定的分流。同时早期开放的口岸独立进口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使得上海洋货转运国内占全国外贸比重出现下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一比重有所下降,但下降的时间较缓慢,下降的幅度也较缓和,仍高达40%左右。因为一些重要口岸在这一时期尚在成长中,直接进出口虽然有所发展,但总的来说在对外贸易上还需依赖上海。以天津和汉口为例,尽管天津的外国洋行认为“天津是一个很大的洋货进口港,可以同生产国进行直接贸易”,因而急切地想发展直接贸易,但这一愿望由于港口航运条件、金融条件及货源条件等方面的欠缺,一直未能实现⑥。因此尽管天津独立进口洋货的比重有所增长,在1904年经上海转运的洋货仍占天津洋货进口总数的53.8%之多⑦。而中国另一大口岸汉口19世纪后期外贸的主要功能仍然是土货输出,洋货进口远远小于土货出口。1904年,经上海转运来的洋货占汉口洋货进口的比重高达79.6%,汉口依赖上海洋货转运的程度仍然很高。

      总体看来,1864-1904年间经上海转运国内的洋货占全国进口比重平均高达46.1%,这意味着每年中国进口的洋货,一半左右是由上海进口,转运至各主要通商口岸,再传播到全国各地,上海在全国洋货转运的地位十分突出。

      2.上海土货外贸埠际转运在全国的地位

      1864-1870年间上海土货转运国外占全国出口总值比重也呈增长趋势,1865、1866年都在25%左右,增至1870年达到最高值31.7%。但此后即开始回落,1871-1892平均值只有22.2%。随着全国通商口岸的增辟,上海洋货与土货外贸埠际转运在全国的地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上海在全国外贸埠际转运的地位仍稳如泰山,为其他口岸所不及。此外,与洋货转运占全国比重变化趋势不同的是,上海土货转运国外占全国出口总值的比重在1892年后出现了一个持续增长的时期,从这一时期全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各口岸依赖上海转运出口的程度更高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