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县市公共事业管理市场化改革及其趋势

——国家行政学院《县级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系列研究报告之三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政府管理参考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MF1
分类名称:体制改革
复印期号:2005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公共事业按其行业特点主要分为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两大方面,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具有公益性、规模性、地域性、垄断性等特点,投资大、回收期长、市场化程度低。通常由政府提供,如大型的公共基础设施等。准公共物品是在市场的基础上,以现代的付费制度为基础的满足特定利益群体要求的产品,实际上,现代社会公众要求多元化主要集中在这些产品方面。公共事业的上述特点也成为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主要难点。

      一般我们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公共事业管理范围主要是指市政公用行业包括市政供水、污水处理、供气、供电、集中供热、环境卫生、垃圾处理等。它是根据城市综合规划研究编制市政设施建设和维修养护年度计划、预算,并组织实施;负责市政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市政公用行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载体,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关系到城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广义的公共事业管理除了市政公用行业外还包括政府部门与机关、科研、教育、卫生医疗、公交等行业。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以狭义性的公共事业领域为对象。

      本文以县市公共事业管理为分析对象。在目前滞后于全国经济改革进程的公共事业领域中,县市公共事业的发展与改革更为滞后。除了自然垄断行业规模性较强因素的限制,使得其市场化成本要高于大城市外,更多地则是受到财政体制的拖累。

      一、公共事业发展的困境缘自体制障碍,市场化改革可以解决三大问题

      1.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仍然未走出短缺和低效率困境,现有体制无力解决供求失衡的巨大的市场矛盾。

      公共事业的短缺与低效缘自体制障碍。我国的公共事业长期以来基本是政府投资包揽的一统天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化,其改革也已经起步。但是公共事业体制改革远远滞后于其他经济领域的改革。一份对某城市近年民间投资状况的统计显示,在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行业中,民间投资只占0.7%;在电力、煤气、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中,民间投资只占3.2%;而在电力、铁路、公路、水利、交通、能源、邮政电信和市政设施等行业,不仅民营企业无法进入,其他行业的国有企业也难以进入(国际金融报,2004-04-30)。该市的情况基本上能反映全国的状况,而县市的状况还不如大中城市。民企要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准入的门槛依然很高。

      市场供求存在巨大缺口。中国已进入相对需求不足的过剩经济时期,公共事业领域却仍然停留在短缺状态,某些方面甚至处于严重短缺的状况。据初步估算,今后5年中国环境污染治理重点项目的投资需求达到7000亿元以上。特别是城市生活废水处理市场很大。中国城市废水年排放总量已高达400亿吨,目前已建成污水处理厂只有430多座,集中污水处理率才23.7%,国家要求2005年底城市污水处理率要达到45%,其中50万人以上的城市要达到60%。当前全国有1000多个城市和县城在准备筹建污水处理厂,光这一项就有3900多亿元的投资需求。

      单从供水市场来看,在中国663个城市中,有近400个城市缺水。要达到“十五”计划提出的城市供水普及率98.5%的要求,必须新增城市供水能力4500万立方米/日,必须对已使用50年以上的1.3万公里城市供水管线进行更新改造。中国解决缺水问题投资,起码得5000亿元以上,法国威望迪集团测算要1000亿美元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数据表明,在我国公共经济生活中存在着现有体制难以化解的两大矛盾:其一,一方面,国内大多数商品消费需求不足与生产过剩并存,另一方面,在公共事业领域潜在着巨大的消费需求而供给不足,在两个市场之间似乎横亘着难以逾越的屏障;其二,一方面市政公用行业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存在极大的财政缺口,另一方面,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极其低下,社会上还流落着巨额的闲散资金而无用武之地,显然资金流通渠道存在严重梗阻。这一问题,在县市一级城市表现得尤为明显。这是因为,多数县级城市在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普遍陷入收不抵支的困境,面对公共事业建设与经营显得更无能为力。相比之下,大城市和那些经济发达的县市由于财政状况较好,公共事业欠账也相对较少,但上述矛盾仍然存在。

      2.公共事业市场化改革可以解决三大问题。

      一些县市的改革试点经验证明,解决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打破行政垄断,推进市场化改革。公共事业市场化改革可以为我们解决三大问题:

      第一是拓展投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矛盾。如果为民营企业和民营资金的进入降低行业门槛,为经营主体多元化创造良好条件,则资金并不是解决不了的问题。所谓的资金缺口问题,改革前普遍存在于各个生产行业,一旦放开限制,社会资金就会大量涌流而来。一些地方县市已经开展投融资试点。如浙江海宁坚持不懈地在投融资领域进行一系列改革,目前全市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决策分层化、融资渠道多样化、投资管理间接化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在基础性和公益性投资领域逐步引入竞争机制。在污水处理项目上,引入了清华紫光的投资及民间投资;在市区旧城改造、城市万亩片林建设等工程上,由于巨额民间资金的及时介入,大大缓解了投资资金的不足。现在民间投资成为了海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制造业、商贸流通、房地产开发等完全竞争性行业,民间投资已成为主要力量;在交通、能源、水利、城建、环保等基础设施领域以及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民间投资已开始进入并逐步拓展。仅2003年以民间投资为主体的非国有投资就达60.4亿元,占全社会总投资的74.7%。(沈达.海宁城乡投融资体制特色鲜明.浙江日报,2004-4-2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