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还是复活

——对黑格尔与海德格尔之艺术终结论的比较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旭光,上海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哲学博士。

原文出处:
学术月刊

内容提要:

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本质在于:终结的不是艺术,而是艺术作为人类的最高趣旨与绝对需要的崇高地位,是艺术作为真理最高表现形式的终结。海德格尔准确地把握了这一点,但并不同意黑格尔对艺术的判词。以真理说为突破,海德格尔重新为艺术确立了地位,指出伟大艺术是我们历史性此在的本源,从而为艺术的复兴奠立了基础。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05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这是又一次对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的讨论,也是对海德格尔艺术思想的一个研究。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自其产生,就引起了不断的争论:黑格尔究竟是在描述事实,还是出于对自身理论体系的逻辑需要而作的一个武断的判定,还是出于对艺术之本质与艺术之命运的深刻理解与深切关怀,并以此为根据而作的一个预言?尽管对这个问题每人都有见仁见智的解说,但每当人们对现代艺术与现代美学有所不满时,他们就会想起黑格尔的这个论断。究竟怎样理解黑格尔的这一论断?换言之,艺术究竟会不会终结?围绕着这两个问题,20世纪的哲学家和美学家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关于这些探讨薛华先生17年前在其《黑格尔与艺术难题》(注:薛华:《黑格尔与艺术难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一书已有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朱狄先生在其《当代西方艺术哲学》的最后一节中也有专门介绍,国内一些有影响的美学家也先后就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之所以再次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笔者在将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与海德格尔的相关思想进行了一番比较之后(尽管薛华先生早已作过这样的比较),有了些自以为新的管见,在此不揣浅薄,就教于方家。

      比较是从一个疑问开始的。关于黑格尔的美学体系,海德格尔曾这样评价道:“在美学达到它最高、最广以及获得最严密的形式的历史时刻,伟大的艺术走到了终点。美学的成就通过认识到伟大艺术自身的终结,宣告伟大艺术的自身的终结而获得了它的伟大。西方传统中最后的也是最伟大的美学是黑格尔美学,它记录在《美学讲演录》中,是在1828—1829年间在柏林大学进行的最后一次讲演。”(注:Nietzsche Volume I:The Will to Power as Art,trans D.F.Krell Routledge & Kegan Paul London and Henley 1981,p.84.)说黑格尔的美学是西方最伟大的美学,这不算过誉,但问题是,在黑格尔那宏大而令人叹服的美学体系中,海德格尔却令人奇怪地以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作为他的美学的核心,为什么呢?

      黑格尔有这样几个命题:

      从这一切方面来看,就艺术的最高职能来说,它对于我们现代人已是过去的事了。(注: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5、14、131、132、10、10—11页。)

      希腊艺术的辉煌以及中世纪晚期的黄金时代都已一去不复返了。(注: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5、14、131、132、10、10—11页。)

      我们现在已不再把艺术看作体现真实的最高方式。(注: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5、14、131、132、10、10—11页。)

      我们尽管可以希望艺术还会蒸蒸日上,日趋完善,但是艺术的形式已不复是心灵的最高需要了。(注: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5、14、131、132、10、10—11页。)

      这就是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也似乎是海德格尔在黑格尔的美学中最为赞赏的东西。在《尼采》一书和稍晚一些的《艺术作品的起源·后记》中,海德格尔都反复引述了这些命题。现在再看一下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研究一下为什么海德格尔如此看重艺术终结论,这里或许包含着海德格尔关于艺术的思想的一些本质性的东西,或许也包含着黑格尔的论断中我们没有发现的一些东西。

      第一个问题是黑格尔究竟在什么意义上说艺术终结了。所谓终结,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已经完成了使命,一是不能完成使命了,就上面的引文来看,黑格尔所说的终结正是指艺术已经不能完成它的使命了。那么艺术的使命又是什么呢?黑格尔认为,艺术的最高使命在于“成为认识和表现神圣性、人类的最深刻的趣旨以及心灵的最深广的真理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注: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5、14、131、132、10、10—11页。),他更进一步说:

      在艺术作品中各民族留下了他们的最丰富的见解和思想;美的艺术对于理解哲学和宗教往往是一个钥匙,而且对于许多民族来说,是唯一的钥匙。这个定性是艺术和宗教与哲学所共有的,艺术之所以异于宗教与哲学,在于艺术用感性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因此,使这最崇高的东西更接近自然现象,更接近我们的感觉和情感。思想所穷探其深度的世界是个超感性的世界,这个世界首先就被看作一种彼岸,一种和直接意识和现前感觉相对立的世界;正是由于思考认识是自由的,它才能由“此岸”,即感性现实和有限世界,解脱出来。但是心灵在前进途程中所造成的它自己和“此岸”的分裂,是有办法弥补的;心灵从它本身产生出美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就是第一个弥补分裂的媒介,使纯然外在的、感性的、可消逝的东西与思想归于调和,也就是说,使自然和有限现实与理解事物的思想所具有的无限自由归于调和。(注: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5、14、131、132、10、10—11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