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529(2005)01-0050-011 概说 代码(code),又译符码,可用来表示种种意义:1,法规汇集;2,规章体系;3,信号系统;4,密码;5,通讯传输中为保密和简约的目的而编制的文字、字母或符号系统;6,(计算中)为一种数据形式向另一种数据形式转换而使用的一套规则和书写符号及数据作为结果而产生的形式;7,社会语言学中公众的语言体系或一种语言中的特殊变化等,(参见Cuddon,第154页)因此被广泛用作符号学、信息论、交流理论的术语。 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雅各布森说:“特定的话语即信息,是从所有的组成因素即代码的库存中选择出来的各种组成因素,如句子、词、音位等等的组合。”(参见《语言的基本原则》)这表明结构主义者将信息看作具体的言语行为,将代码看作语言结构。意大利符号学家艾柯明确指出: 如果说存在着一种确实的符号学研究的方向的话,这就是把每一种通信现象都归结为代码和信息之间的一种辩证关系。我强调使用“代码”这个词,从此以后我将始终用这个词来取代“语言系统”这个词,因为它将引进无穷无尽的含混,即它会使人们按照那种特殊的代码模式,特别是被系统化的、具有双层分节结构的自然语言的模式来描述各种各样的通信代码。(参见《电影代码的分节方式》) 可见代码涵义又超出了语言学范畴,成为信息发出和接受者必须遵循的被社会惯例化了的规则系统。在信息交流过程中,代码承担着不同的功能。法国批评家巴尔特将文本中的所有能指归纳为5种代码:解释代码、语义代码、象征代码、布局代码和文化代码。(参见王先霈,第361页)而荷兰文论家佛克马指出,文学潮流的代码,只是规定文本创作的若干代码中的一个。作家所依赖的其他代码具有复杂的相互制约和阐发功能。 综述 代码与符号系统 从符号系统意义上讲,代码这一术语起源于符号学从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理论向能指系统理论的发展。(参见N
th,第210-214页)索绪尔只是在描述语言系统时简单地运用了“社会代码”这一术语。雅各布森受信息理论的影响,采纳了代码与信息(code and message)二分法,从而取代了索绪尔的语言系统与语言运用(langue and parole)。马蒂奈特将代码概括为“允许语言构成的组织。信息的每一因素只有求助于这一代码才能产生意义”。(参见Martinet,第34页)在雅各布森之后,列维-斯特劳斯在他的符号人类学中采纳了代码作为关键词的概念,用以描述文化与社会行为的基本原则。 艾柯的代码定义 艾柯的关于代码的符号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文化惯例是他定义代码的基本标准,虽然这一理论被当作研究代码的现象学而被特别扩大化了,但艾柯还是将现象系统排除在代码定义之外。作为第一次对代码的探讨,艾柯接受了米勒的定义:代码是“任何一种被用来通过来源与目的地之间事先达成的一致性,描述和转达信息的符号系统”。(参见Miller,第7页)艾柯更具体地把代码定义为“一种具有结合和变化规则的意义系统。总之,一个代码是一种文化所提出的规则系统”。(参见Eco,1972,第134页) 艾柯概要地阐释了符号学领域,他认为符号的功能是由各种代码相互作用的结果:“代码提供了形成符号功能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条件。”这一符号学领域包含了具有不同等级的惯例和复杂的代码,表现了一种极为宽泛的代码概念。它包括动物符号学代码、触觉交流代码、医学符号学代码、运动学代码、音乐代码、语言代码、视觉交流(包括建筑与绘画)代码、物体系统代码、叙事与其他文本符号分支代码、文化(如礼仪与原始宗教系统、美学、大众交流和修辞学)代码,等等。与较狭窄的代码定义形成对照,艾柯的代码定义包括模糊的代码、脆弱的(快速变化的)代码、不完整的(没有与内容巨大复杂性相关联的能指的)代码、初步(很快被替代的)代码,甚至包括矛盾的代码。他认为时尚代码就是模糊的、脆弱的、不完整的和初步的代码。(参见Eco,1973,第171页) 艾柯指出,每一个代码都包含两个互相关联的结构系统,一个是表现内容结构系统,另一个是表现形式结构系统,从而将代码与系统区分开来。例如,交通管理红绿灯的代码由视觉表现形式成分构成,“红色”与“绿色”相对,“琥珀色”与“红色加琥珀色”相对。它们任意地与表现内容成分“停”、“前进”、“准备停”和“准备前进”互相关联。所以,一个代码就是一条把表现形式成分系统与表现内容成分系统结合起来的规则。由于代码与系统之间的这一区分在符号术语学中未被普遍接受,艾柯后来又提出了相同意义的术语:专有代码和系统代码(或“作为系统的代码”,参见Eco,1979,第37-38页;1984,第169页)。在语言学中,音位学代码就是一个系统代码的例子,因为它没有表现内容成分系统(音素没有意义),而纯粹是一个表现形式成分系统(带有结合规则的区别性特征)。 根据艾柯的观点,“语义空间的变动性使代码变化无常但有序”,因此,对于信息的这一解释需要连续的外加编码(extra-coding),这是对现存代码所做的表示异议和假设的修改。艾柯在文本释义中区分了外加编码的两种模式:超量编码(overcoding)和不足编码(undercoding)。所谓超量编码,即让多种代码汇合于一个特定的成分上,通过这一处理过程,便产生了附加的意义。例如,修辞性代码(或称形象性代码)与日常的语言代码的交汇或互相干涉就属于这种情况。超量编码是修改一个先前确定的代码的释义过程,它是通过提出一个新规则而废弃先前规则的办法进行的。文体学和意识形态惯例即是运用超量编码规则的例子。艾柯认为,超量编码是在双重方向上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