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消闲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使得民间世界空前拓展,普通老百姓在空间上自由度空前加大;而在时间上,据统计材料说10年间老百姓的有效闲暇增加了一倍多,而五天工作制又使这个时间大幅度加长,这样,时间自由度也空前加大。可以说,现在人们更“忙”了的同时,也更“闲”了。不仅如此,现在老百姓的主体意识、自主意识也空前提高,他们干什么、不干什么,自有主张。象过去那样通过号召甚至命令的办法要老百姓干这干那越来越困难。“四人帮”统治时期强迫群众看样板戏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你要他们干的,他们偏不干;你不要他们干、不希望他们干的,他们偏要干,只要不违法。许多人花上一、二百元买票去看足球,疯狂地呐喊,欢呼雀跃,捶胸顿足,乃至痛骂失声,连警察也无可奈何。 在这样的形势下,要特别注意提高消闲的文化含量。一方面,政府部门会想方设法繁荣文艺创作,尽量创造出多样化、高质量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满足老百姓的需要;尽量快和多地建设和发展多样化、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事业,使老百姓得到健康娱乐和文化享受。——这是政府部门、文化部门需要考虑和实践的事情。另方面,作为我们老百姓自己,要考虑如何提高自己消闲活动的质量。这里有一个被动消闲和主动消闲的问题。所谓被动消闲,就是被动地把工作之余的那段闲时光消磨过去,例如,按平均数,一天24小时你名义上可以拥有4个小时48分的闲暇,你可以无所事事,被动地让时光在你身边溜走,你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拥有这段时光,你的消闲质量很低。但是,你也可以积极主动去把握这段时间,利用这段时间去做你最喜欢做的事情。譬如,你喜欢读托尔斯泰的小说,你可以伴着《战争与和平》中的男男女女度过几个小时,你沉浸到他们的欢乐和悲痛之中,从而你感到你自己的灵魂也得到陶冶、得到升华。这就是主动消闲,你的消闲质量很高或较高。通过这样的主动消闲,你把那段闲暇真正变成了你的时间,变成了你自己的生命时间,变成了你生命的有效组成部分。 要把闲暇真正变成你的生命时间,变成你生命的血肉组成部分,就必须尽量提高和增加你消闲的文化含量,使你的消闲成为真正的文化消闲,把任何无文化、非文化的成分尽量排除出去,使你的每一分闲暇,都过得那么富有文化意味、文化韵味。如果每个人的闲暇都这样度过,这个世界将会变得何等美好! 提高消闲的质量,还有一个关键之点,这就是把消闲提升到审美层次。我认为,消闲文化的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审美文化,这将是消闲文化的主体和灵魂,是消闲文化的最高档次。反过来说,文化消闲的最高档次和最理想的境界也是审美消闲。要想提高消闲的质量,关键在于提高消闲的审美含量、深化消闲的审美意蕴。譬如,深秋的假日你到香山去远足,你可以止于爬爬鬼见愁,舒展一下筋骨,呼吸一下那里的洁净的新鲜的空气,这也会感到很满足。但这还属于低层次的消闲。假如你以审美的态度和审美的眼光,在爬鬼见愁的同时也欣赏那里的美景,让遍山的红叶染红了你的心灵,你得到赏心悦目怡神的审美享受,你觉得心旷神怡,你觉得大自然如此美好,生命如此美好。这时候,你就从低层次的消闲提高到高层次的消闲。 从学理上说,消闲与审美在通常情况下应该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前提是:那消闲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消闲,而不是兽的消闲。 但是,人类进化到今天,事实上还存在着非人和反人的消闲。因为人是从兽进化而来的,虽然至今已有数百万年的历史,但仍有返祖现象发生——兽性发作。极端的例子就是我们曾提到过的法西斯分子以杀人、以奸淫来消闲取乐;此外,还有吸毒、赌博、黄色消闲等也带有非人和反人的性质。这种兽性的、即非人的和反人的消闲,就是非文化、非审美和反文化、反审美的消闲。存在这种现象,对于每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来说,应该脸红,应该感到羞耻。 但总的说这是反常现象。 正常情况是,人应该活得像个人,而不应该像兽。人应该离动物越来越远,而不是越来越近。 正常的人的消闲,以人的方式进行的、充满着人的内涵、人的意味的消闲,那就是审美的消闲,或者天然含有审美的成分。 为什么这样说呢?还得从“美是什么”、“审美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讲起。虽然有的学者认为这些命题已经过时,属于古典美学的范畴;现代美学只谈审美经验、不讲美的本质。但是,我是个老顽固,我总觉得这些古典命题至今仍未失去意义,至少未完全失去意义。 我在前些年的文章里曾经说过,美其实并不神秘,它不过是以感性形式对人的价值和人的本性的肯定和确证。因此,某种事物、某种现象,凡是使我们在其中看到(感受到、体悟到)人的价值、人的本性、人的意味的,那就是美的,或者至少包含着美的成分的;而且,越是体现着人的价值、人的本性、人的意味的,就越是美的。——美是无限发展着的历史范畴,也是具有无数等级的相对概念,美与人的生命一样,是活的、充满生机的、无限多样的,没有超人类、超历史的美,也没有抽象的和绝对凝固的美。 这样说来,凡是以人的方式进行的、肯定着人的价值和人的本性的消闲,凡是蕴藏着人的内涵、体现着人的意味和人的生机的消闲,凡是流露着人的健康的生命意义的消闲,都自然而然地带有美的成分,都应该是一种审美活动,只是层次有高低、样式有分别而已。 说得再具体点儿。人类进化到目前为止,在人的一切活动状态中,处于消闲状态的时候似乎更宜于审美活动的进行,在近、现代社会尤其如此。——也就是说,在近、现代社会的人类发展水平上,消闲与审美更多地相联系。 按照刚才我给美所下的定义“美是以感性形式对人的价值和人的本性的肯定和确证”,那么,什么是“人的价值”和“人的本性”呢?衡量人的价值的标准只能是人自身。自从人诞生以来,在世间一切事件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人是最高的价值。世间一切事物,凡是对人有积极意义的,就是有价值的;凡是有更多更大积极意义的,就是有更多更大的价值的;说到人的价值,那就只能以人自身作为尺度来衡量。凡是表现出人的本性(而不是兽的本性),凡是显示出人自身的生命意义,凡是显示出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那就是人的价值。那些最能体现出人的本性、人的生命意义的人,那些自身发展得最完善的人,就最有人的价值。人的本性(本质)是什么?人的本性只能与兽的本性相比较才能显出来。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是把人与动物相对照来阐发人的本质的,他认为人是有意识、有意志的自由自觉的种类。他说:“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何谓“自由”“自觉”?就是以自己的意识和意志来掌握外物和自身,把人同外物区别开来,也把人同自身、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马克思说:“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马克思还强调说,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