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泸沽湖镇基础教育的主要职能:“普初”与“扫盲” 学校教育在四川省盐源县泸沽湖镇的出现,初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2年和1976年这里相继有了第一所小学——沿海小学(现泸沽湖镇中心校)和第一所中学——沿海中学(现泸沽湖镇中学,仅有初中,没有高中),到今天,当地学校教育已初具模型。现有1所中学、1所中心学校和7所村级小学,尽管各学校规模不大,却也基本实现了学校在各村的普及,“普初”(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扫盲”是当地基础教育的主要职能。 当地学龄儿童如达到“汉语三会”(读、写、算),“普初”目的则宣告完成,反之则未能达标,“三会”是衡量当地“普初”程度的主要标准。在“普初”职能的引导下,学生学习成绩好坏成为检验教师教学好坏的主要参照。泸沽湖镇中心小学办公室墙上贴一通知,通知内容如下: 一、二年级不分类别的以全学区班的五分之一前名次予以奖励;泸沽湖中心校、长柏乡中心校三至六年级为一类,参加全县山区学校评比,五、六年级以参考班的三分之一前名次予以奖励,三、四年级以参考班的四分之一前名次予以奖励;乡、镇以综合得分合计奖励前三名;不分类别的以综合得分数取得全县第一名奖600元,全区第一名奖300元,全校第一名奖200元。 “奖励”是通知的核心词汇,追求奖励其实质是追求分数、证书与荣誉,这种追求构成了教师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教师工作业绩的考评以每年一度的考试为主,教学评估的参照标准是全县统一考试的结果,考试内容是以学区负责人在盐源县或凉山州统一购买的试题为主。 除了“普初”,学校同时承担着另一重要职能——扫盲。“盲”是指不具备“三会”(会讲汉语、会写汉字与会运用加减乘除进行简单运算)能力的“文盲”,文盲者必须重新接受“三会”教育。扫盲工作由当地政府和学校共同承担,政府主要承担人员组织、文件发布、奖惩等工作,学校成为扫盲工作主要的执行机构,教师则成为主要的执行人员。 莱纳兹(Lennards,J.L.)曾指出教育有五条突出职能:一是职业社会化的主要促进因素;二是发挥人才身份社会化的工具作用;三是为民主社会的公民资格训练学生;四是建立公众文化一致性;五是发展个体人格、潜能,发挥革新源泉的作用[1](p97)。他认为上述五种职能既存在内部矛盾,也存在外部矛盾,诸如对人发展不同要求的矛盾,学校的政治社会化与文化社会化职能的矛盾等。在论证学校政治社会化与文化社会化职能矛盾时,他认为:在“学校的文化作用方面,学校从事的是国家建设。它试图加强人民与他们的社会之间的同一性,并向人民灌输同情的感情和国民自豪感”[1](p99)。以莱纳兹的观点分析泸沽湖镇的基础教育会发现,当地学校在强调实现其外部职能,促进摩梭人了解外部文化,认识科技发展、学科知识重要作用的同时,忽视或没能充分实现学校的文化社会化职能。因为,学生的在校学习是根据外界文化提出的成绩要求,接受一种与自己文化传统相关不大、仅在学校内部有用的知识,这种知识既难以有效促进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不能充分满足人们因发展现实生活而产生的实际需求,更难以对学生的发展潜力起开拓作用。所以,对当地学生而言,学校存在于他们的生活“场域”,就其文化作用而言,学校却是在他们的生活“之外”。 二、泸沽湖镇的师资和学生就学概况 (一)师资概况 以下是作者对当地三所小学师资学历构成的调查数据,如表1: 表1 泸沽湖镇教师学历构成统计[2] 性别 男女 学历 共计 摩梭人 12 3 中专 15 汉族 5 中专 5 彝族 5 中专 5 共计 22 3 中专 25 该调查与西南师大教育学院么加利博士对木里县水洛乡一个普米族聚居村两所学校——水洛乡中心校和东拉村小学全体教师学历构成统计结果差别较大,如表2[3]: 表2 水洛乡中心校和东拉村小学全体教师学历构成统计 学历 师范 初中 高小 初小 共计 人数 3 11 9 14 表1、表2数据显示,普米族教育者学历普遍偏低,摩梭人教育者的学历相对较高,前者以初小学历者为主,后者则清一色中专程度学历。摩梭人聚居区的教师,大部分系从凉山州会礼县师范、西昌市师范、冕宁县师范或凉山州师专毕业返乡的学生(注:关于当地师资,凉山州政府根据当地人才流失情况与大学或师范毕业后,学生普遍滞留大城市,不愿回归乡土的实际情况,规定实行定向培养。诸如,从泸沽湖镇木夸乡走出的师范生或大学生,一般在其入学前将与当地政府签署相关协议,核心内容是其毕业后必须回归本土,如不返回,将作相应赔偿或在其外出寻找工作时当地政府采取不给予个人档案等方式限制人才外流。),尽管个别年长者是通过函授、夜大或电大等方式获取学位,整体而言,当地师资文化程度并不低,这些教师也多系本地、本族人。按理,不弱的、以本地、本族人为主体的师资,对两种文化都较为熟悉,能在教学中熟练使用两种语言,进而有助当地学生的知识理解与掌握。事实上,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从语言的使用、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传授、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等,似乎都未能反映出这一优势。如果说,普米族村儿童的低就学率与其偏低的师资学历结构密切相关的话,那么,泸沽湖镇教师的学历结构与当地儿童的就学情况则不成比例。 (二)学生就学情况 从理论上讲,不弱的本土师资因为了解本土人的认知结构和价值取向,而也有利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区别的实行教学。但当地学生的辍学数据(注:对文中数据和数据收集过程的说明:作者分别于2001年秋季入学、2001年冬季考试和2002年冬季三次进入当地,历时4个月左右,对摩梭人的学校教育与传统教育展开田野考察。以考察时间计,应将当前六年级学生从初入校时开始统计,进行纵向追踪调查并加以说明。当地学校建档工作由泸沽湖镇中心小学统一负责,该校建档工作尚处于起始阶段,许多资料还不全面,无法获取纵向、全面的资料信息。二是该校新迁校址,造成部分资料在搬迁过程中的遗失。故作者只有从现有资料和访谈信息出发,取其中部分数据。关于该问题,将有更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显出实然和应然的差异,学生就学并不理想,辍学成为当地基础教育面对的一大症结。如表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