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学校系统的演变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桂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

原文出处:
当代教育论坛

内容提要:

本文对学校系统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其中着重阐述学校系统的形成、学校系统的“系统属性”、学校制度的层级、学校系统对学校独立地位的影响、现行学校系统与一般社会系统之间的距离与冲突,从而揭示了“制度化教育”的局限性。从学校系统的内在原因证明改革现行学校制度的必要性。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5 年 09 期

字号:

      正像任何事物都不免经历一定演变过程一样,学校系统也经历了从发生到成熟的过程。时至当代,业已相当成熟的传统学校系统受到了挑战,更使学校系统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何谓“学校系统”?从表面上看来,它仿佛是各级各类学校集合体的泛称。其实,即使是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在内的学校集合体,是否堪称“学校系统”,主要取决于这种学校集合体是不是具有内在的“系统属性”。

      “系统”,系指相同或相类的事物(作为要素)“按照一定的标准、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学校系统”是以学校为单位(要素)组成的自成体系的整体。学校系统的属性不是学校属性的总和,而是基于学校属性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属性形成的系统属性。

      学校系统虽借助于一套制度(其中包括许许多多的规定性)而形成的;然而一套相关的制度(学制)并不足以表明学校组合一定具有足够的系统属性。因为其中既有制度本身的问题,又存在制度以外可能存在的问题。故“学制”同客观存在的学校系统状况之间尚存在或大或小的距离。

      尽管学校系统之于一定社会的教育事业及每一所学校具有全面的深层的影响,而迄今关于这个问题却缺乏系统的考察。关于学校系统,值得研究的问题主要有:

      1.学校系统是如何发生的,各级学校系统是沿着什么路线发生的?

      2.学校系统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如果以“系统属性”作为学校系统成熟的主要标志,那么近代以来历史形成的学校集合体,其“系统属性”如何?

      3.历史形成的学校系统在当代为什么会受到挑战?

      一

      在文明时代,各个时期都可能有各种名目的教育组织及其集合体存在,不过,作为“公共教育机构”的学校是近代的产物,而近代学校系统更比“公共教育机构”晚出。

      在古代,早就有形形色色的教育组织存在。以中国古代为例,不同朝代教育组织名称不一,门类参差不齐,配套程度悬殊。大抵有官学与私学、中央官学与地方官学、经馆与蒙馆之类的区分,间或还有律学、医学、武学设置。其中只把官学称为“学校”。有些教育实体还有某些章程、学规,就整个来说,不同级别、不同类别教育实体之间尚缺乏明确的分工,尤其缺乏衔接关系。如果说书院色彩斑斓,或为山长风范各异所致,而蒙馆雷同,实属习俗使然。故在古代并不存在严格意义的学校系统。

      古代之所以没有名副其实的学校系统,是由于当时教育内涵贫乏、单调,教育组织的功能简单,教育过程和以各种系列教育过程为基础的教育组织尚未制度化。以致尚无在不同教育实体之间建立分工与联系的内在要求。这种种情况的存在,又由于治教不分,或治教分化程度不高,学校从属于官僚机构,或受正统社会意识形态统治,而教育本身尚未专业化;相比之下,近代学校系统既是教育过程、教育实体制度化的自然结果,又出于促进教育制度化的需要。这个过程是在整个社会政治与教会分离、学校与宗教分离、各项事业社会化与专业化的背景下发生的。

      西方国家早在中世纪末期就有大学和行会小学,近代初期又陆续出现文法中学及其他类型的中等学校,直到19世纪才逐渐形成学校系统。其中英国学校系统的形成比西欧发达国家更晚。这是由于这种系统只有在其要素(即学校)有足够数量的发展,并形成不同层级与类型时,才发生通过各种制度调节要素之间关系的客观需要。

      学校系统,包括各级学校与各类学校两个子系统。关于这两个子系统发生过程,在《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版)一书中多有陈述,这里不再赘言。

      二

      所谓“各级学校系统”与“各类学校系统”,是相对于近代以前教育组织之间往往缺乏制度上的界限与内在联系而言的。其实近代学校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相当有限。这是由于每级每类学校原发之际,各有历史原因和特定历史背景所决定的宗旨,以致各级各类学校之间,颇异其趣。首先发现这一秘密的,是杜威。

      杜威于初踏入20世纪门槛(1900年)之际,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当论及“教育中的浪费”问题时,着重提请人们“注意到学校制度(实指系统)各个部分的隔离现象,注意到教育目的上缺乏统一性,在学科和教学法上缺乏一贯性”。(注: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7,58,59.)

      他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把每级每类学校发生的时代和最初的宗旨,以图表示。(注: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7,58,59.)

      

      杜威注意到他的一位朋友的告诫:再没有别的东西比图表更使人糊涂了。由于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对此图费解,并不奇怪,不过,其大意是清楚的:“勿须详述,如图所示,在学制(学校系统)中大约有8个(实际上为9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每个组成部分都是在历史上不同的时期出现的,每一种都有着不同的理想,因此方法也不相同。”(注: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7,58,59.)

      图中的各部分,按学校级别排列为:(1)大学、学院、研究院;(2)专业学校[A];(3)文法学校或中间学校;(4)中等学校;(5)师范学校;(6)专业学校[B];(7)技术学校;(8)初级小学;(9)幼儿园。表示到19世纪,已经具备了形成学校系统的诸要素,即各级各类学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