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教师发展需要 建构终身教育体系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民选,上海市教委副主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上海 200002)

原文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5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任何教育行为,如果要获得最佳效益,就必须建立在学习者的发展需要之上,教师教育也是如此。因此,认识和了解教师在专业生涯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和需要,是建立新型教师教育体系的基础。在研究教师生涯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生涯发展有两大特性(张民选:2003)。第一,作为一个专门职业群体,教师在生涯发展中有基本的和大致的阶段性特点。第二,作为一个独特的发展个体,教师个人在生涯发展中又有个性化的、可分类的趋向性特点。

      一、教师群体发展的六大阶段

      中外许多专家都认同,教师在生涯发展中有一般的、大致的阶段性特点。譬如,菲思勒教授提出了“教师生涯发展进程理论”(Fessler:1992),卡曾枚亚和默勒(Katzenmeyer & Moller:2001)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假说”。我们则认为,教师专业生涯发展有六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职前教育期。这个时期出现的新教师入职以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有些新教师是根据他们师范院校中所学的教育理论和在教育实习中获得的经验走进中小学课堂的,但是多数新教师承认,他们最依赖的教学方式和经验来自“小时侯做学生时好老师的榜样”。随着时间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这些经验显然是不够的、陈旧的、模糊的或者肤浅的。因此,在新教师走上讲台以前,必须配以适当的专业训练。这些训练也许不只是理论讲座,而应该是让这些未来的教师认识教师的使命、学校的规章、教学的基本特点和过程、本校的学生、家长以及学校的特色和文化。

      随着教师教育的开放化和社会化,越来越多的教师来自于非师范院校和非师范专业,他们进入教师队伍的动机和职前准备的差异程度更大。所以,对来自于非师范院校和师范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应该配以不同的职前培训,让他们在心理、行为和专业上有更充分的准备。

      第二阶段:入门见习期。这是新到学校教师到一所学校最初的1-2年。赫布曼称之为新到教师的“生存期”。许多教师教育专家都发现这个时期是新教师受到挑战最多的时期,也是形成基本专业行为的关键期。他们面临的挑战来自学生、家长、同事和校长,来自制度、规章、学校文化和专业诉求。他们必须改变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举止言行,而养成作为一个教师的专业行为。譬如,学会运用两分钟的预备铃,学会上好每堂课,学会应对学生的调皮、恶作剧和突发事件,学会把握教学过程和布置、批改作业,学会与比自己年长的学生家长打交道,学会把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个学生,不论学生个体是伶俐还是内向、是乖巧还是调皮、是健康还是残疾、是出身富贵还是家境贫寒。

      第三阶段:热情建构期。在新教师度过了最初的“危机”之后,他们就进入了热情成长的阶段,这个阶段出现在入职后的3-7年。作为青年人,这些教师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勇气去试验新的方法、新的工具,去实践新的理念。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他们愿意放弃休息天去研究课程、设计教案、制作课件;愿意为一堂公开课、研究课精心准备、四处求教、制作教具学具;他们愿意为学生的演出成功不厌其烦地与同学们一起排练。有的老师说,青年教师有时间、无(家庭)负担、身体健,他们当然能够做得更出色。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百倍地珍惜他们的热情和精力,让他们在这一个时期更深地认识教育专业、更深地认识他们自己,帮助他们建构起他们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获得更多的教育智慧?

      第四阶段:专业挫折期。从业后约5-10年。许多学校每年都会招进一些新教师,但是相对来说,几年后受到学校重用的往往只是其中的少数。有的新教师第一年带高一,第二年带高二并当班主任,第三年跟班上高三,几年以后甚至被委任为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但同时进校的其他教师,有的可能留在高一,有的可能被派到初中。对所有教师来说,每个人都是能够感受到“被重用”或者“不受重用”的。对未受到重用的老师来说,不受重用就是专业发展上最初遇到的挫折。有的教师结婚生孩子了,家务缠身、阻碍进步、带来无尽的焦虑。在这样的“挫折期”,学校有责任通过调整工作、人性管理,帮助挫折者尽早缩短或者减轻挫折造成的心理伤害。学校应该想方设法给教师更多的关怀、理解、鼓励和调整,让他们找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重整旗鼓、发展前进。

      第五阶段:稳定更新期。约从业后10-20年。中国有句俗话“人过四十万事休”。我们发现,目前的教师职称评定还不能够激励教师终身发展。上海的小学教师以女教师为主体,她们中一半以上在26-35岁晋升位小学高级教师。中学里男教师略多,他们基本上在35-40岁晋升高级教师。能够成为特级教师、小学中的“中学高级教师”和各类名师的人总是风毛麟角。因此对大部分教师而言,在获得了“高级教师”职称后到退休前,大约有长达20年的时间没有专业职称晋升的激励。而这时老师们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日常教学工作已经不会构成挑战。于是没有希望、过于稳定的工作很容易使教师进入“专业倦怠”,消磨掉他们的发展热情和对精益求精的追求。

      但这种状态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进步都是极为有害的。然而,我们发现如果学校能有意识地更换他们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赋予他们不同的教育、管理和社会责任,他们就有可能主动地去学习完成新工作、承担新责任所需要的知识、理论和技能,他们曾经有过的专业热情和专业精神会重新在他们身上燃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