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活简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傅松涛,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 保定 071002)

原文出处:
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和领域内,不断展示生命力量,体验生命价值,满足生命需要,实现自我及其与环境的动态平衡的过程。教育生活可根本地划分为摄取性专业教育生活、展示性专业教育生活、工具性专业教育生活和非专业教育生活等几个基本类型。教育生活是连接社会生活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桥梁,只有不断地参与、创造和享有教育生活,人类才能把日益丰富的社会生活转化成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内容和动力;只有从根本上明确教育的生活目的和价值,实现教育社会实体环境和内容的生活化,不断开发和满足学习者的教育需要,人们才能不断参与、创造和再现教育—社会生活并获得全面发展。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5 年 01 期

字号:

      说起社会生活,不管甜酸苦辣,人们总是可以开列出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态: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军旅生活和足球生活等,然惟独鲜见人们谈论教育生活。相反,人们更多的是指责和抱怨教育缺乏生活情趣和价值。实际上,无论与上述那一个领域相比,教育都更具有生活色彩,只是人们逐本求末,急功近利,忘乎所以罢了。教育不仅是一种生活,而且是一种最直接最普遍最具生活情趣和价值的生活。[1](p41)今天,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工具性能被人为地夸大强化,致使许多人把教育视为畏途,加以逃避、抱怨甚至仇视。这提醒和要求我们应更进一步地明确和强调教育的生活属性和价值,满怀信心地再现、参与、创造和享受教育生活。

      一

      所谓教育生活,简明地说,也就是人们的教育存在和活动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讲的那样,“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2](p30)。人们的教育存在与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人们的教育生活也是丰富多采的。从教育活动主体的身份、态度和体验等角度看,有教师生活、学生生活和校长生活;山区教师生活、大学生活;积极教育生活、消极教育生活和强制性教育生活;乐学生活和苦学生活等;从教育条件丰裕程度和日控处所角度看,有丰裕教育生活、简朴教育生活、优越教育生活、贫乏教育生活和艰苦教育生活;现实教育生活和未来教育生活;学校教育生活、家庭教育生活、社会(社区)教育生活和企业教育生活等;从教育内容的性能和领域角度看,有专业性教育生活和非专业性教育生活(普通社会生活或日常生活),如教学生活、教管生活、教养生活、教化生活、学生勤工俭学生活、师生联欢生活、师生假期生活;体育生活、艺术教育生活;教育物质生活、教育精神生活和教育信息生活等;从教育活动方式角度看,有传统教育生活和现代教育生活等。丰富多样的教育生活形态和内容,为社会成员充分而全面地参与、创造和享有教育生活、发展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可能。

      更根本地决定着教育活动的生活属性和价值的,还是教育活动的生活功能或目的。教育社会成员是一个物质、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精神、信息)等生命活物、活力和活性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客观实体,具有不断开发呈现、摄取内化、积累交换、发展演化和消耗展示这些生命要素的巨大可能性和广阔前景。这些生命要素在教育活动中,持续不断地重组和流动,打破和制造人类生命机体自我内部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或不平衡,形成人类的匮乏性和丰富性生命需要,促使人类个体和群体去不断参与、创造和享有满足这些生命需要的教育活动既教育生活。教育生活就是教育活动主体通过教育活动能动地摄取和展示生命的存在和活力,获得和体验到生命的感觉、意识、情趣和价值,满足自身的教育需要,实现自身与外部环境的教育平衡,积极、全面地再现、参与、创造和享有社会生活的过程。据此,我们又可以把教育生活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摄取性教育生活,宣泄性教育生活,展示性教育生活,创造性教育生活,体验性教育生活和发展性教育生活等。教育需要是教育社会成员的生命需要在教育领域的特殊表现形态,追求教育需要的不断满足是教育生活的主体内容,是教育活动的根本驱动力。

      从教育生活目的和教育活动的实质内容内在统一的综合角度考虑,我们可以把教育生活概括成两种基本形态,即专业教育生活和非专业教育生活(教育系统内的普通社会生活或日常生活),当然,二者又都有过去的、现时的和未来的三种亚形态。专业教育生活是教育社会成员在教育实践活动领域通过教育专业活动而体验和享受到的社会生活。现时的专业教育活动既要为未来的专业教育生活和非专业教育生活作准备,又要为非专业教育生活保留一定的时机和空间,还要尽可能地吸收和融入一定的普通社会生活或日常生活,最根本的还是形成和表现出自身的现实专业教育生活的属性和价值。现实专业教育生活是学习者在学校中的主体教育生活,是教育生活区别于其他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

      从教育生活对教育生活主体的根本价值或目的来看,现实专业教育生活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摄取性专业教育生活。培养这是教育—学习者通过教育活动满足自身摄取信息知识、行为技能和涵养情感个性等匮乏性需要的生活过程。教育—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随着自身的不断成长和与外部社会生产生活的广泛接触,在现实生活和教师及其他社会成员的刺激、诱导、启示和点拨下,不断感受到自身既有的信息知识、行为技能和情感个性与外部社会生产生活之间存在着的强烈反差,激起教育—学习者强烈的匮乏感和失衡感,形成匮乏性教育需求。这种强烈反差促使学习者去努力地从环境中学习、摄取所缺乏的信息知识、模仿训练行为技能和陶冶修养情感个性,内化成自我肌体和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获得匮乏性教育需求的不断满足感和自我的享有感、平衡感和充实感,体验和感悟外部他人信息知识、行为技能和情感个性的自我情趣和价值,实现个人作为教育社会成员的专业性生存和发展,拥有、参与、创造和享有摄取性专业教育生活。

      其二,展示性专业教育生活。这是教育—学习者通过教育活动满足展示自身信息知识、行为技能和情感个性等丰富性需要的生活过程。教育—学习者不仅具有极为丰富的潜能资源,而且具有不断积累的信息知识、行为技能和情感个性,这与外部既定环境和对学习者的既定认可状态及现时水平相比,无疑具有明显的过剩性和丰富性,这就形成了另一种不平衡状态,使学习者产生一种宣泄或展示这种相对过剩和丰富能量、信息和情感的冲动与需要,特别是作为“唯一的”独立存在个体,对专业教育生活的丰富化和完整化来说,这种“唯一的”能量、信息和情感,具有他人和外部环境不可和无法取代的地位和作用,教育—学习者不仅客观上需要,而且主观上也要力图显化、外化、宣泄和展示自身日益丰富的能量意愿、信息知识、行为技能和情感个性,体验和判定自我存在的状态、位置和价值,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尊重和自我实现,达到自身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宣泄展示式平衡,参与、创造和享有展示性专业教育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