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化模式探微

作 者:

作者简介:
柳伍氏,华侨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福建 泉州 362021)

原文出处: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对政治民主化道路作模式化概括,世界各国政治民主化无外乎这样两条路径:民主观 念—民主制度Ⅰ—民主制度Ⅱ和民主制度Ⅰ—民主观念—民主制度Ⅱ。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05 年 05 期

字号:

      无论人们情愿与否,也无论国情差别多大,民主终将成为所有国家政治发展的目标取 向,也是所有国家政治发展的必然归宿。但历史表明,民主在一个国家的实现却不是自 然而然完成的,它取决于人们的能动性创造。

      一、民主化模式的涵义

      所谓“民主化模式”,就是指民主政治从其肇始初创、到发展变化、再到巩固完善的 全过程具有一定典型性、普遍性和代表性的道路演进范式。

      一般所说的“政治发展模式”,是指“政治发展具有一定典型性和普遍性的道路,它 是对具体发展道路的一种理论抽象。”[1](P300)对政治发展模式的研究,人们已经取 得了许多成果。如亨廷顿提出了欧陆式、英国式和美国式三种西方现代化国家政治发展 模式,后来他和纳尔逊一起又把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道路概括为自由模式、资产阶级模 式、独裁模式、专家模式和民粹模式等五种模式[1](P301);国内有学者把西方现代化 国家的政治发展道路概括为英国的渐进发展模式、法国的跳跃发展模式以及德国的被动 发展模式[2](P126—142);也有学者把世界各国政治发展道路概括为两种基本模式:以 西方国家为代表的早发国家模式和以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后发国家模式,而西方发达国 家政治发展道路又可以概划为以英国为原型的渐进—妥协模式、以法国为原型的激进— 革命模式和以德国为原型的保守—改良模式这三种典型的政治发展模式[1](P302—311) ;等等。

      从上面关于政治发展模式的这些代表性研究来看,它与本文所探究的民主化模式,在 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等方面均有区别。此外,民主化的模式与“ 民主的模式”也有着不同的内涵。民主的模式一般是指民主制度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 性和普遍性的架构式样,它是对具体的民主制度架构这一静态状貌进行的概括和抽象。 而民主化模式所考察的则是民主制度从其起始初创、到发展变化、再到不断巩固和完善 的整个动态过程,得出的结论也是对这个动态过程的理论概括和抽象描述。

      二、民主化的基本模式

      尽管民主化模式的研究被人忽视,然而关于民主问题的研究却由来已久。在这些研究 中尤其是在关于民主政制创建条件的研究中,虽然人们在其他许多问题上存有许多歧见 ,但是他们不约而同地都把“品德”、“性格”、“意愿”、“人民程度”、“国民性 ”等我们现在称之为“政治文化”的因素视为民主政制创建的一个重要甚至决定性的条 件。亚里士多德就曾明确指出:“一种政体如果要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必须使全邦各 部分(各阶级)的人民都能参加而怀抱着让它存在和延续的意愿。”“平民主义的性格创 立了平民政体并维护着平民政体”。[3](P88、406)孟德斯鸠专门研究了罗马共和国盛 衰的原因,认为罗马共和国的盛衰主要是由公民的“品德”所决定的。[4]阿尔蒙德和 维巴也明确指出:“除非政治文化能够支撑一个民主的系统,不然,这个系统成功的机 会是很渺茫的。”[5](P5)在反思中国近代民主化失败的原因时,梁启超认识到:“苟 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6](P207)。陈独秀也指出:“多数人民程度去共 和过远,则共和政体固万无成立之理由。”[7](P214)而鲁迅更是深信,不改造国民性 ,无论是专制,是共和,是什么什么,招牌虽换,货色照旧,全不行的。李大钊也看到 ,共和失败,“民权”失落,固有封建军阀窃取的外因,但究其根本还在于“民德之衰 、民力之薄”。

      毫无疑问,这些思想显然不是在考察民主政治的道路演进轨迹,而都是在论证和强调 “民主的政治文化”是民主政制创建必不可缺的重要条件。然而,这些思想对我们探究 和构划民主化的基本模式时,却给予了重要的启示:社会成员的民主思想观念是通向民 主政治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它决定民主政治的成败。而下面学者的研究发现则为我们 概划民主的基本模式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启发。

      我国学者熊月之在对比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与欧洲民主化进程不同时注意到:

      欧洲的民主思想进程是先提出个性解放、自由平等等思想,然后再集中表现为开设议 院的主张,遵循的是自由平等——议会制度这样一条逻辑。而中国民主思想的进程则是 一开始就从政治制度着手,先提出立宪主张,而后才出现自由平等思想,遵循的是议会 制度——自由平等这一条恰好与欧洲相反的逻辑。[8](P17)

      学者丁守和也有同样的看法:

      在欧洲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生和发展,从14世纪出现文艺复兴运动,提 倡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宣传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个性解放。接着有自由平等思想的 传播及其与封建专制主义的对立,发展科学思想的流传及其对宗教神权和迷信盲从的冲 击,启蒙运动兴起;经过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说和民主思想激荡,而后才有民主革命 和社会制度的改革,民主制度的建立,并在人权宣言和宪法中将人民的各项自由权利用 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任何人都不得侵犯。而中国则先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借发 富强”,“船炮工商”,“制械练兵”,接着是提倡“变法维新”、君主立宪;发动武 装起义,建立民主共和。[9](P5)

      以上二学者关于两种不同政治民主化演进路径的发现虽然是仅就近代中国与西方先进 国家比较而言的,但是这对我们研究民主化模式却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这就是从“个 性解放”、“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民主观念与“议会制度”、“君主立宪制度 ”、“民主共和制度”等民主制度之间关系的角度去考察各国的民主化进程。事实上, 就各国的民主化而言,也正如以上思想家和学者们所看到的,无论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 千差万别,但都离不开这样一对关系——民主观念与民主制度——的作用。从这个角度 来看,世界各国的民主化路径无外乎以下两条:一是由于社会内部自身的自然发展逐渐 引起人们在观念上随之而自然地发生“民主性”变化,尔后通过一定的途径把这种新形 成的民主观念逐渐转化为现实的民主制度并与时俱进地不断巩固和完善这种制度。我们 称此路径为模式A。二是由于外来的而非本社会或政治体系本身自发生成的因素促使政 治体系首先发生转变即架构基本的民主制度,尔后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使置身此制下的 人们的观念逐渐“民主化”以使其最终适合并支撑改变后的民主政治体系,进而在此基 础上使这种新的民主政治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完善。我们称此路径为模式B。这两 种路径模式的图式表示如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