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597(2004)02-0100-05 语言充满着象征意义。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我们说:社会是语言的场,在社会这个场域里,语言无处不在。正因为这样,语言有无数的纬度,可以从很多方面去倾听、观照、解释。有自然语言,也有人工语言;有日常语言,也有科学语言;有普通语言,也有专业语言。语言可能是口头的,也可能是书面的;可能是有声的,也可能是无声的;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从社会学意义上看,有在老百姓中流通的大众语言,也有供上层人物显示身份的精英语言。19世纪的俄罗斯上流社会,贵族贵妇交谈时满口夹带着法语。中国南方的一些大学教员上课时常故意卷起舌头,以模仿京城的语言为荣,相对应的是北方许多省份的普通百姓则以学讲粤语为时髦。不同的词汇、声调昭示着不同的社会地位,语言充满了社会性,语言里寓含着权力和权势。体现着权力关系的语言就是话语,“权力这东西始终是某些人有目的地施予他人的……人们控制他人大多是通过语言手段,通过话语行动,是后者确定了语言,并限定人们对其它可能性的思考”[1](p244~245)。话语源于权力,话语权的大小取决于“言说者”的社会地位。话语本身也再生权力,给事物标定秩序,支配与控制人们的行为。 课堂世界是一个语言充盈流淌的世界,讲授、聆听、提问、回答、讨论、阅读、写作等都是一个语言输入流出的过程。然而,这决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心理性的过程,更是一个社会性权力性的过程,即一个话语运作的过程。教学常常处于话语场域中。话语权是课堂权力资源最核心的部分。在传统的课堂,教师几乎独享了话语权,学生处于“失语”或人微言轻的状态,这使师生关系呈现出“教化与被教化、监视与顺从”的性质。这是十分值得深思的。 一、课堂话语的社会学蕴意 教学语言是目前被研究得较多的一种课堂话语(注:课堂话语含义丰富,包括教师话语和学生话语.限于篇幅,本文主要谈教师话语。)。就所涉及的学科而言,语言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都研究教学语言,都各有其诠释价值。传统上对教学语言的研究以教育学的研究为最多。教育学视角把教学语言定义为在学校和课堂出现的一切有教育教学意义的符号性的影响物。这种研究思路认为,教学语言是一种科学性、规范性的语言,如要求教师用普通话教学,发音正确,用词恰当,有较强的逻辑性,论证严密,表达准确,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它有很强的专业性,是一种职业语言,有较多的科技词汇、专业术语,内容抽象、概括性高、信息浓度大且明确清晰,形式较为严谨、正规,行文简洁凝练。 正因为受到了教育学视角的制约,几乎所有涉及教学语言研究的目的都是从教师培训与提高的方面出发。笔者粗略地查了一下,谈及教学语言的大都属于这一类的书,如《教师的能力结构》、《教学艺术论》、《教师语言艺术》、《教师的口才》等,其目的是要帮助教师去提高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去发挥教育教学的最高效率。这一类的研究的结构常常是这样的:教学语言的特点,教学语言的种类以及教学语言艺术的修养途径等等。尤其有意思的是对教学语言特点的概括尽管有不同的表述,但这几个特点是少不了的,即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等。总之,这一类的研究强调“如何做”、“怎么办”,完全不问“为什么”;关心的是结论,不管过程;罗列出来的是一系列的要求、实行步骤等条条框框,缺少反思。似乎已经存在一个正确的语言实体,剩下的问题就是教师该如何去掌握它、运用它。体现的是一种理所当然无须论证的思路,完全不去剖析隐藏在背后的丰富含义。谁在使用语言?说话的人站在什么位置?权力对语言的使用有何影响?语言的正确性是理所当然的吗?等等,传统的教育学研究几乎都没有涉及这些在当代看来极为重要的问题。 当代教育现状及改革所呈现的极为复杂的问题,迫切呼唤理论工作者新的研究视角的介入。教育社会学所理解的教学语言,是指是有社会学意味的存在于学校环境和课堂环境的各种散发着权力意味的语言——即教学话语。我们认为,对课堂话语的社会学蕴意的考察,可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一)教学话语具有精制编码的特征。 课堂教学语言主要是一种精制语言编码,这一概念源于英国社会学家伯恩斯坦。他在20世纪60年代末对不同阶级的语言类型所作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存在着两种类型的语言编码:局限语言编码(restricted language code)或称大众语言编码(public language code)和精制语言编码(elaborated language code)或称正式语言编码(formal language code),前者为工人或底层社会所使用,后者为中上阶层所使用。[2](p453~459)局限语言编码的特征是:1.语法结构简单,句子不完整,句型结构极其粗糙,多用主动语态;2.句型很少,常限于简短的命令句和问句;3.使用的短语较长,停顿时间较短;4.机械呆板地运用形容词和副词;5.爱用反问句以获得他人的同情;6.常以事实命题作为理由或结论;7.常使用人称代词,特别是“你”、“你们”,很少用非人称代词(it或one)做主语;8.较少运用其他符号;9.多用简短的单句;10.重重复复使用几个简单的连词;11.受用俗语、套话。这种语言适宜日常生活的交流与沟通,而不适合传递精密组织的知识,不利于深层次的意义分析与讨论,强调事物本身而不是过程,无法进一步展开问题。精制语言编码的特征:1.语法结构严密准确;2.常用被动语态;3.连接词富有变化;4.讲究句子的对称;5.常用介词,讲话富逻辑性;6.使用较长的单句;7.运用形容词、副词、连词时生动自然,并且极富变化;8.讲究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及结构的精密性;9.运用符号化的情况较多;10.常使用非人称代词“它”作主语;11.词汇丰富、细腻。这种语言有一个较复杂的概念层次系统,强调变化过程,呈联系性和开放性,便于分析推理,个人有较大的自由选择和组织语言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