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组织形式探索

作 者:

作者简介:
徐维德 韩海燕 山东省潍坊市第十中学

原文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4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以走班制为主要形式的分层次教学实验在我校已经开展一年多了,所谓走班制即把同一年级某一学科按学生的学习水平设定不同层次,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层次提供相应的教学策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自主选择学习层次和任课教师,并到相应的层次班上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从客观上使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成为现实。这一实践也促使我们对自身的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学行为、师生关系进行全面的反思与调整。

      一、对初中教育目标的反思

      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必须接受的基本素质教育,是终生学习的基础。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学生之间差异悬殊的问题非常突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承认差异,正视差异,善待差异,以学生为本,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变事实上不能实现的同步发展为差异发展,变共性发展为个性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为全体学生提供符合自己需求的“自助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对于学科学习极度困难的孩子,创设一种适宜的环境,让这部分学生度过一段快乐的中学时光。

      为此,我们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实施策略:

      A层:

      1.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舍得在学生教育上投入时间和精力,从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的精神、自信心、自强自立意识和学会学习入手。

      2.善于用“显微镜”寻找学生的优点,再用“放大镜”去看待这些优点。努力培养学生真、善、美的道德情感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3.以学会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为目标,以“滚雪球”的办法实施教学,学习内容要经过“包装”后,使之趣味化、生活化、直观化、简单化。对课本上的偏、难知识点进行适当删减或放到后边教。

      4.课堂教学宜低起点、小容量、缓坡度、多重复,学习目标简洁明了。训练时本着“低起点,密台阶,拉着走,多鼓励”的原则进行。

      5.重点又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实行各个击破策略,即采取讲一遍,练一遍,考一遍的教学方法。

      6.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习方法,不断增强自学能力。

      7.当堂完成作业,尽量做到作业面批。

      8.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在课堂上或课后提供部分B层训练题,供其选做。

      9.常规上的严格要求与学习过程中的积极评价要刚柔并济。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多沟通,多关爱,多宽容,多鼓励。

      B层:

      1.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重视学生的理想教育,舍得在学生教育上投入时间和精力,从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的精神、自强自立意识和学会学习入手。努力激发竞争意识和自主意识,鼓励学生不断进取,超越自我。

      2.善于用“显微镜”寻找学生的优点,再用“放大镜”去看待这些优点。努力培养学生真、善、美的道德情感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3.以课本为主组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争取独立解决与课本上同等难度的问题。

      4.课堂教学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采取“兵教兵”的方法,对学科知识的学习要实行“少知识,小步走,勤检测,快纠错”的策略。

      5.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丰富多彩的“竞赛”方式,以弱化B层学生的中庸心态,激发其积极进取之心。

      6.训练题的难度要适中,趣味性要强,设计要本着由“单一”到“组合”再到“综合”的原则,循序渐进。

      7.教学方法要新颖多变,不断给学生以新鲜的刺激。

      8.以当堂测试的形式完成作业。

      9.针对B层学生特点,重视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不断地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10.为B层中的优秀学生提供部分C层训练题,供其选做。

      C层:

      1.重视对C层学生的远大志向教育,鼓励超前学习、自主学习,鼓励冒尖,创造一切条件让优生更优,上不封顶。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充分体现“用教材教”的思想,每堂课都适当加深和拓展一些课外知识,使学生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

      3.在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上要起点适当提高、坡度适当加大、台阶适当放宽、速度适当加快。

      4.课堂上多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独立思考和动口、动手的机会。问题设计要有整体性,让学生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或知识形成过程。

      5.训练题要富有挑战性,实行“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的训练方式。

      6.多布置思考性、开放性和研究性作业。作业布置后有时也可不收不批,逐步引导学生自我设计作业、自我评价作业和相互评价作业。

      7.在情感目标上关注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以及学科兴趣的形成。努力创设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超前和冒尖,鼓励树立远大志向,不断超越自我。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在分层次教学实验中我们赋予了它质的内涵。

      (一)尊重学生的选择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