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生活:一种教育人类学的阐释

作 者:

作者简介:
田汉族(1964-),男,湖南临澧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高玉英(1964-),女,湖南常德人,湖南师范大学女学院硕士研究生,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教师。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湖南 长沙 410000

原文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内容提要: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生活时间与空间,是他们获得生命意义的场所;课堂生活展开的主要方式有:对他人感兴趣,合作的意愿,相互尊重,交往与对话,想象、思维与创造。关注课堂教学的深层价值,不断激发课堂的生命活力。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4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04)03-0011-04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时空。教师的教学工作、学生的生命活动大部分是在课堂生活中度过的。课堂生活方式及其质量,特别是师生交往的方式、程度和水平,对教学效果,乃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的生活质量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提高师生的相互适应性,师生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共同创造合理性的交往方式和课堂生活方式。本文就课堂生活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课堂——师生共在、共建、共享的生活时空

      从传统教育的角度来看,课堂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传授知识、培养德行的场所;教师代表国家和社会履行培养下一代的职责,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真理的化身、道德的典范对学生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在学校生活中总是扮演“边缘人”甚至是“服从者”的角色。事实上,为了单一的外在的“社会目的”,课堂教学压制了师生本真生命的冲动和合理的情感与需求表达,表面上教学质量按照人们的预期在提高,而在师生灵魂的深处,个性与创造的精神生长空间却被现有的课堂教学体制挤占了。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出现的无奈、尴尬、形式化、冲突等境况,无不表明课堂教学生活质量的低下。

      课堂到底是什么?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得出不同的结论。笔者以为,课堂首先是人的存在的时空。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认为,生命乃是在其基础上不断产生新内容的创造性运动。[1]人是一个具有一定的生活时空的,具有历史性、文化性和社会性的存在。教育人类学探讨人的存在“在整体上”对于教育实际和教育现象的意义。另外一个教育人类学家茨达齐尔认为:“儿童首先是,或者特别是以‘发展’为特征的,即以成长为目标的变化过程为特征的。”“发展是‘人的形成’的过程,是人作为自我决定和自我实现的生物发展过程。”“学校是‘一种成人为儿童创造的机构’,是这样一种特有的生活形式,其目的是对人在从儿童状态向成人状态发展的道路上提供教育帮助;学校就是‘人自我实现的动力因素’。”[2]课堂,对学生的生命旅程来说,是重要的一站;对教师来说,是生命的主要空间,课堂应成为教师和学生不断摆脱个体的局限性,拓展各自的生命维度,提升生命意义的时空。从教育人类学意义上理解课堂,课堂成为构筑和发展人的本质的有意义的和必要的环节,这就使课堂的价值回到生命意义层次上。

      1.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空间

      课堂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单位,也是师生共同生活的时间与空间。传统教学把课堂视纯粹完成教学任务的工作场所,师生关系视为特定的工作关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自然具有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和更深层次的心理关系被遮蔽、被忽视、被异化了。由于受“工作使命”的驱使,教师被赋予更多的社会权威,学生一直处于边缘位置,他们被剥夺了本应具有的许多权力:自由发言权、质疑权、交流权、沉默权、对内容与方法的选择权等等。学生的生命被枯燥的、纯理性的甚至是与学生成长相悖的内容、活动充斥。我们主张重建课堂生活,就是提倡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平等观,教师与学生共同生活观,教师、学生的现实的课堂生活与其自身的历史生活和未来生活一致观。

      2.课堂是师生生命意义获得之所

      “所有真正‘生命意义’的标志在于:它们都是共同的意义——是他人能够分享的意义,也是他人能够接受的意义。”[3]不管你承不承认,生活总在进行,人们的观点、态度、行为、礼貌、表情、举止、习惯、个性等无不“显现”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对整个世界和自我的看法。然而,生活的意义有大有小,有值得和不值得之分。现实教学生活中,师生极力“维持课堂秩序”的无奈状态,教师故作镇静的虚假表演,学生视上课为“痛苦”的普遍心态,等等,都表征着课堂教学中不尽人意的地方。正如叶澜教授指出的那样: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是传统课堂教学观的最根本缺陷。它既忽视了作为每个独立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又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双边多向、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生能力。从根本上看,这是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之突出表现,它导致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使传统课堂教学视为最重要之认识性任务也不可能得到完全和有效的实现。[4]

      课堂是师生无法回避的、共同遭遇的场所。尽管物理的空间受到场地的限制,但心灵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课堂教学生活的生命意义是:教学中,师生在共同的目标引导下,协同活动,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共同分享知识、情感、智慧、创造,他们作为共同体的一员,在贡献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的同时,不断摆脱个体认识的局限性,提升自己的精神品味,丰富自己的心理世界,从而,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培养自尊心、自信心、社会责任感,为自己完满的职业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建立在生命层次上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在尊重生命的基础上,激活生命的能量,拓展生命的维度,提升生命的境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