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627(2003)05-0020-06 目前,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如此迅速,显示出机制上的某种优越性。但民办教育机制优越性的实质是什么,与公立学校的办学机制有何根本的区别?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课题组通过对浙江省绍兴市民办教育机构的调研,认为教育观念的创新,是民办教育机制优越性的现实表现,也是民办教育机制具有优越性的重要保证,而民办院校与公立校院之间的差异,则是教育观念更新的切入点。 一、民办教育观念创新的切入点的形成 办学校,前提是找准办学定位,确立办学目标与办学方向。要在公立学校占优势的办学环境中,建立一所与公立学校相竞争的民办学校,必须体现“你无我有、你有我强”的办学特色,这是最基本的工作。但仅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要求反思现有教育的根本问题,把解决教育问题作为确立自身办学努力方向的突破口,以此厘定教育目标,进而在全校中培植相应的以尊重人根本的差异为基础的教育教学观念,这才能体现出民办教育观念创新的生命力。 现代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症结是什么?当前,最能让社会、家长、学校能直观感受到的学校办学中的问题,主要是统一的办学模式、统一的教学内容与统一的入学方式等等。但是,这仅仅是教育中出现的现象,而现象得以彰显是由教育活动本身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决定教育活动的是人的思维与观念。可以说,现代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并不是提几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之类的口号就能解决,相反,必须深入问题的根本,即要反思教育问题形成的历史渊源。 现代教育承继了近代教育的传统,近代教育是在确信人的理性价值的前提下得到发展与完善的,因此,对教育意义的认识,是建立在对人的理性能力不可怀疑的基础之上,教育本身也被认为是培养与造就理性能力的有效通道,学校是训练人的心智、机能的场所(不管是教育心智说还是机能说,二者的共同点是对人的理性因素的信仰)。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此作了详尽的阐述。夸美纽斯认为人是可教的动物,只有让一切知识传授给一切人,才能塑造社会所理想的具有知识、德行与虔信的人,而人获得了这三方面,就成为了一名完善的人。人既然有先验的品性,教育就成为使之完善的手段与途径。因此,按照自然的、顺序的原则,把受教育者集中在一起接受同样的教育是完全可能的。这种可能性的假设,演化成为集体化、规模化地训练培养规格化、标准化人才的思想准备,逐渐地使现代性思想在教育中占据了主导的空间(注:现代性并不是一个时间概念,但对它的定义,尚有争议.一般认为的“现代性”,被认为是文艺复兴、特别是启蒙运动以来,从欧洲、北美发展起来的一种前所未有的“现代文明”,包括新的科学技术、新型的机器工艺、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工业生产模式,及这种技术主导而影响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活方式.对现代性,应肯定它的积极作用,但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教育活动领域及教育思想中也深受影响.以上观点请参阅舒志定.通过教育:防御教育现代性的一种选择[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4).网络视域中的教育合法性问题[J].教育科学,2002(3).教师功能论辩[J].教育研究资讯双月刊(台湾师大),2003,(3).)。 但是,在现代性思想的优势发挥的同时,其固有的弊端也开始显现。80年代初的日本社会对此已作出反思(比如对高等教育中学历主义、文凭主义等观念的思索就是其中的表现),认为“学历”导向,使不少学生把“上名牌学校、找理想工作、过舒适生活、在竞争中取胜”作为努力目标,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学校暴力事件增多等,因此临时教育审议会通过了《关于教育改革的第四次咨询报告》,提出了教育的目标是人格的完善,在德育、智育、体育的相互协调中,培养宽广的心胸、强健的体魄、丰富的创造力。 在我国公立学校的办学实践中,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调整与改革,但感觉困难很大。困难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教师与学校管理者对此类问题的认识不深刻,而是促使教师能够自主地开展教育活动的机制不够健全,即教师只能机械被动地按照学校乃至政府规定的内容、时间、方式、评价要求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且这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几年几十年不变,如此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许很适合干传授知识,但是要培养具有独立个性、能够独立思考的受教育者是困难的。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的要求被提出了。因此,素质教育其实是完善教师自主教育教学的机制。但存在于时下教师教育活动的不健全的机制,其本身就是现代性的产物。这样的教育环境,学校管理者与教师进行教育活动,主要的任务是执行政府的要求,在既定的时间内把学生招进学校,组织班级教学,同时保证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安全,使学校的基本运行得到保证。如果从这一角度看,我国的学校教育,实质上是计划经济运行模式的最顽固的堡垒之一,全面进行市场经济建设已经近十年了,但学校教育中这样的办学管理机制始终难以改变。 如果从这样的角度分析民办教育对教育观念的创新,不是因为有了民办教育,才有革新教育观念的条件,事实上,民办教育本身就是观念变革的结果。因为观念不可能是凭空产生并指导着人的行动,那样只能是一种空想,是对某种观念的幻想。 民办学校的建立与发展,使教育与市场经济拉近了一步。但是,如果据此认为发展民办教育的意义在于扩大了教育融资渠道,减轻了政府投入教育的负担,那只是一方面。如果民办教育的作用仅仅是这样的话,那么政府只要发放一些“教育债券”,也能扩大教育资金,成为一条融资的有效渠道。实际上,民办教育的出现,更重要作用是推动着教育管理者自觉地思考如何办教育、教育是什么的课题。因为只有从实践中解决教育是什么,才能吸引受教育者前来就读,否则学校招生就会困难;而要吸引受教育者,就必须使受教育者的需求与教育融合在一起,从个人切身利益的角度定位教育,实践办学行为,这种行为恰恰是符合市场经济社会的行事规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