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3)03-0127-05 近年来学术界探讨的视觉文化,主要指以影视图像符号作为基本表意系统,以凭借光电信道的影视及电脑多媒体作为传播介质,与传统印刷文化相对应的新型的文化艺术形态。 视觉文化的兴起是以视觉艺术的产生为先导的,即以20世纪初电影技术的诞生作为标志。20世纪中叶出现的电视技术不仅使视觉艺术的发展如虎添翼,更将其视觉化触角伸展到了人类文化的所有领域。而近十多年来日臻完善的电脑多媒体技术,以其对图像的生成、加工、复制的优势和凭借网络通讯传输对影视技术的综合运用,表征着现代文化工业凭借科学技术对传媒领域革新的全面完成。于是,一种的新的文化艺术形态——视觉文本占据了现代文化的主导地位,人类跨入了一个视觉文化的新时代。 一、视觉文化的特征 视觉文本从直观的物质层面看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一是组合性、综合性。就其产生而言,它是现代科学技术主导下的工业文明的产物,是科学技术、工业生产与文化艺术的“混血儿”;就其产生发展的动力而言,它是市场经济操作运行的结果;就其文化内涵而言,它是美学、艺术等传统意识形态与现代科学文化、工业文化和商业文化多重价值体系的交汇融合;就其媒介形式而言,它以影视图像为主要载体,组织了声音、语言、文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符号形式与介质,形成了大一统的多媒体世界。二是传播运作的商业操作性。现代市场经济已成为一种强大的社会组织力量,它把人类社会一切领域的事物都纳入市场的框架中来运行,并依据市场规则和市场经济的价值体系重新赋予一切事物以新的运行规则和价值取向。在讲究工作效率、贪图生活享受、追求轰动效应、崇尚新奇的现代社会里,视觉文化以其直观、浅白、快捷、刺激的特点,无疑最能迎合现代文化大众的消费心理。因此,文化产业也必然要将自己的产业结构由传统的印刷文化的生产调整为视觉文化的生产,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目标。三是生产方式的批量复制性。以现代工业的大规模批量生产代替传统文化的手工创作,以科学技术对同一母本的无限复制代替传统文化的独一无二的制作,形成了视觉文化生产的新的景观。四是内容的直观性、浅白性。传统文化艺术以印刷媒介负载的语言文字代码为其形态特征,即先由概念的领悟再转而联想到具体的情景意味。所以,传统文化艺术的内容具有抽象性和隐含性。而视觉文化艺术代之以生动、逼真、直观的影视画面,因此其内容的表达具有直观性、浅自性的特点。 二、阅读对象的转变 视觉文化时代人类阅读行为的一系列转变,首先源于作为阅读对象的文化艺术形态的视觉化特征:一方面,新生的文化艺术竞相以视觉形态而出现,如电影、电视、广告、摄影、形象设计、体育运动的视觉表演、印刷物的插图化、“图配文”等景观像空气一样包围着我们每个人;另一方面,人们利用现代影视技术力图将一切已经完成、存在的传统文化艺术的语言文字代码和印刷媒介的破旧的外衣统统剥蚀,将其纳入光与电的熔炉,重新熔炼整合,从而实现人类文化艺术全面视觉化的宏伟目标。以至于到处是流光溢彩的图像,满眼是生动直观的画面,光和影的交织笼罩了一切。当我们看影视等视觉媒体时,图像符号充当了正文,而语言文字被简化为时有时无的只言片语萎缩到屏幕的一角,成了图像符号的附庸和注释。于是,语言文字在读者视野中日渐消失,阅读行为由对语言文字的关注转为对图像符号的青睐,古老的印刷文本逐渐被新兴的视觉文本所取代。 三、阅读主体的转变 随着阅读对象的转变,阅读主体及其数量、结构也发生了人类有史以来空前的巨变。阅读行为不再是少数文化人或文化精英的专利享受,不再是书香门第令人艳羡的高雅行为,而成为全民性、大众化的一种群体文化消费行为。大众成了文化艺术文本的持有者和解读者,数千年来文化艺术尤其是高雅文化艺术被文化贵族冰封垄断的局面被彻底打破。这是视觉文化带来的具有全球文化意义的革命。 视觉文化时代阅读主体的变化,首先在于视觉文化形态的直观形象性和视觉代码表意的直接浅白性。语言文字因直接表示概念,读者无法通过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和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而必须绕过感觉器官而诉诸理智,对它的接受必然结合对一定语词的理解、组织、选择而进行,因此也必然更多地与理性和反思联系在一起。而视觉文化艺术因剥离了高度抽象的语言文字代码,卸载了印刷媒介沉重的物质重负而代之以生动、逼真、直观的影视画面,使得作为能指的画面符号与作为所指的对象情景获得了直观上的完全相似,对它的接受不必经由代码的解析而径直通过视觉感受即可完成,从而使阅读主体不再受自身语言文字水平及相关文化知识的限制,阅读对主体心智的要求几乎降低到只需要具备一般的视觉感知能力即可。因此,阅读成为男女老幼、智愚贤不肖均可参与其中的文化活动。其次,视觉文化时代人们对阅读对象(视觉文本)的获得和占有轻而易举,大大降低了阅读的成本和进入阅读殿堂的门槛。过去,一生甚至数辈人无缘识字、读书的情况比比皆是;而现在,尽管仍有买不起书、上不起学的现象,但视觉文化却一视同仁地赋予了他们阅读的权利:只要他家里有哪怕是最低档次的视听设备,只要他勤于“串门”或经常到公共场所去走走,就会感受到无处不在的视觉文化的刺激和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