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文化普遍主义”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文艺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03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全球化理论中带有浓重的文化普遍主义色彩。文化普遍主义是一种带有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的主张。

      上个世纪最后20年以来,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和重要的现象。西方主流学术界开始以积极的姿态不遗余力的推行“全球化”。全球化理论中带有浓重的文化普遍主义色彩,一些全球化理论家推崇西方的经济优势,把经济全球化看作是西方资本主义成功之后对世界的贡献,并进一步把“现代化”、“全球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西方化”甚至“美国化”,突出强调西方资本主义及其文化的普遍性和主导性。因而,文化普遍主义是一种带有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的主张。

      文化普遍主义的核心是西方中心主义。文化普遍主义认为,文化应该能适应并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并不是世界上每一种文化都适合经济发展。西方文化是现代的、亲经济性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化是传统的、反经济性的。既然文化的未来应该与经济保持同样的模式,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文化也就应该全球化,亲经济性的西方文化就应该成为普遍的全球文化。然而,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真的就可以理直气壮的把世界上所有其他文化都“终结”掉吗?全球化是否可通过某种文化模式的单向推行就可以实现?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模式,是不是整个人类文化所必须采纳和适应的秩序?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中从一开始就暴露出来的弊端难道就要伴随着人类的始终?显然,这里存在着一系列深层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有待于我们去进行全面而严肃的探讨。

      以西方中心主义为特征的文化普遍主义在西方思想史上由来已久。当代形态的文化普遍主义可以从开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现代化理论找到其根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6世纪以来的欧洲殖民主义体系彻底瓦解。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以前的殖民地纷纷独立成为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从此,发展中国家的独立、发展问题成为首要问题。这些前殖民地国家在建立了独立主权的国家之后,能不能真正地在经济、政治上独立于以前的西方宗主国,成了摆在这些国家面前的直接现实。由于对西方宗主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长期依赖,事实上,殖民体系的解体并不能使这些国家立即斩断与前宗主国的千丝万缕的依赖关系。主权的独立并没有使这些国家出现经济上的快速发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现代化问题成为西方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五六十年代出现的被称为“现代化理论”的学派是以非西方发展中国家,主要是西方国家的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为对象,试图阐明非西方发展中国家得以实现工业化化现代化的条件。关于现代化理论的起因,罗兰·罗伯森有更为一针见血地评论。罗兰·罗伯森指出,50年代末60年代初现代化理论的直接起源,在于同盟国特别是美国试图将民主强加给德国(联邦德国)和日本。我认为,罗兰·罗伯森对现代化理论兴起原因的揭示,更有助于让人们认清这一理论的实质。

      现代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帕森斯(Talcott Parsons)。帕森斯认为,社会进化存在着五个特殊的形态,即原始社会、古代社会、历史社会、温床社会和现代社会。帕森斯认为,这五种社会之间的进化不一定是渐进的,而是可以突破性完成的,间断性的,跳跃式发展的。这些突破性的进化可以通过进化程度较高的社会向进化程度较低的社会所进行的文化传播过程加以传播。由于这种传播,在那些进化程度较低的社会内部可以产生强大的进化力量,其进化甚至可能超过最先生产进化的特殊社会或社会集团已经达到的阶段。处于低级进化水平的社会可以通过采纳较高进化阶段社会的某种进化的普遍特征越过一个或更多的阶段,实现特殊社会历史发展的跳跃。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新进化理论那里,文化传播是一个多么重要的概念。社会的一般进化被看作是发展的关键阶段的产物,它发生在不同的特殊的进化过程中,而且文化传播贯穿其中。在新进化理论看来,进化的普遍性,进而文化的普遍性“能够在不同条件下的各类运行机制里出现”。只要是较高的进化阶段的文化,不论较低进化阶段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地理位置、具备什么样的生产条件、什么样的社会结构,都可以横向移植过来。

      帕森斯现代化理论的逻辑是:1、文化子系统高高在上,宰制着行为有机体(也就是单个的人)子系统,技术处于社会—文化系统的最底部,文化的发展先于并决定着经济技术的发展;2、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仅仅是人类生存的条件而不是决定因素,文化具有独立价值并能够重新改变人的生存环境;3、因此,具有独立意义的文化子系统也就可以从进化程度较高的社会照搬到进化程度较低的社会,后者可以通过采纳前者的“先进文化”而实现社会的跳跃式“发展”。依照这样一个三段论,自然就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发达的社会,其文化是最先进的,应该在世界上得到最广泛的传播,美国的文化产品作为先进的美国文化的载体自然也就应该在世界范围内畅通无阻。

      根据对于“传统”和“现代”的划分,现代化理论家们设计了不发达国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发展的模式和理论。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变革是西方经济技术变革的必然结果,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也就是西方化。西方国家政府中的政策制定者、受雇于联合国及世界银行的专家们,根据现代化理论制定出了一些社会、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指标”,如城市化、成人识字率、报纸发行量、政治民主(多党制及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的定期的政府更迭)等。这些指标被认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性标准。这些指标的应用充分体现了现代化理论的“结构一致性原则”。实际上,只要稍微进行一下深入的考察我们就会发现,所谓“传统社会”的特征也好,所谓“现代社会”的指标也好,都是从已经现代化了的西方社会和仍然处于传统社会之中的非西方发展中社会的比较中总结出来的特点。现代西方社会的社会结构被认为是现代社会的特征,非西方发展中社会的特征被认为是传统社会的特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