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文学栖身网页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艺术诉诸多样化的感觉通道,是原始形态的“多媒体”。其后,这种“多媒体”由混沌走向分化,由此诞生了林林总总的艺术门类,如音乐、美术、文学等。这些艺术门类内部进一步分化为各种样式、体裁,彼此之间又相互渗透,形成戏剧、影视以至于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等综合性艺术。在艺术家族中,诗、乐、画堪称最有代表性的成员。如果说以乐为代表的听觉艺术和以画为代表的视觉艺术都向人们提供直观的形象的话,那么,以诗为代表的语言艺术则向人们提供间接的、相对抽象的描述。一般认为:语言艺术有着深层结构、适宜表现更为复杂的思想观念。基于网络的电子超文本为人类历史上所曾有过的艺术门类、体裁、样式的重新组织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不过,对于网络文学来说,重要的不是这些门类、体裁、样式的差别,而是各种不同文件格式的意义。不同的文件格式经常与不同的应用软件相联系,意味着不同的显示效果。如果能够顺利实现不同格式文件的相互转换,就意味着信息可以跨平台自由流动,文学在网络便拥有了回转自如的发展空间。 在网络中,网页是基本的信息载体,网络文学赖之以栖身。网页具有诸多不同于书页的特性,其中最明显的是:数码活字没有实体。在严格的符号学意义上,数码活字除自身之外根本不代表任何东西。由它排成的网页是虚拟文本,并非书页那样物质意义上的实体。虚拟文本可以通过包交换流水般地在网上游动,可以通过浏览器的设置显示出不同的字体或风格,所有这一切都使关于图文呈现的传统观念受到巨大冲击。最早的稳态网页发展到现在绚丽多彩、充满互动性的网页,主要归功于两大类技术,即网页动态表现技术和网页动态内容技术。网页动态表现技术可以溯源于Sun公司在自己的网页上所呈现的装有热气腾腾的咖啡的杯子动画(Gif格式),目前更高级的技术有Flash、DHTML(动态超文本标记语言)和VRML(虚拟现实造型语言)等。网页的动态内容技术主要有通用网关接口(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和动态服务器网页(ASP,Active Server Pages)。这种技术的实质,是通过一定的计算机语言编程,使计算机按照我们所希望的网页格式,产生出包含用户所需要内容的网页,传送给用户浏览。例如在网上查询时,我们先设定好查询条件,然后编程,把数据库返回的查询信息转化成网页形式。这样,用户每次查询时,服务器都会按查询条件自动生成不同的网页返回给不同的用户。有了上述两种技术的支持,网页便显示出迥异于书页的动态特性,由此可能形成新的美学趣味。 网页是通过链接相互联系的。罗歇·拉波特说:“我以为,你们早就想找一个既表示差别又表示结合点的词。如果要使用这个词或指出它的双重意义,我只需翻翻《罗贝尔法语辞典》。这个词便是brisure,释义为‘接口、裂缝’。参看breche,cassure,fracture,faille,fente,fragment。木器或锁的两部分的接缝。百叶窗的折缝。参看joint。”(注:引自德里达:《论文字学》,汪堂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第97页。)“链接”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既表示差别又表示结合点的接口。格莱齐尔(L.P.Glazier)对它作过有意义的分析:“链接给文本带来一种发现的谜,这种谜是步入一种以前未被发现的文化的土壤的人类学家所经历过的:一旦这样一种脚步在沙子上留下印记,文化就不再是‘本地的’。一旦链接被选中,它不再是链接,而是已经被旅行的叙述的一部分;链接失去其潜力,但在这样做时打开了其它链接的可能性。如果某些这样的链接失败,情况将如何?我们所得到的不是内部的系统的失败,而是在任何内部作品相对于外部次序的胜利。”(注:Glazier,Loss Pequeno.Jumping to Occlusions.http://wings.buffalo.edu/epc/authors/glazier/essays/occlusions.html.)网络超文本作品所拥有的迷宫一般的美,正是以链接为基点的。链接就是通幽的曲径,就是激扬文字的航道。由于有了链接,网页成为一种富于生命力的媒体,成为电子出版的平台,成为文学作品的新家园。 由于栖身于网页的缘故,网络文学在写作与阅读两方面都高度依赖于复杂的工具(计算机软件与硬件),这一点是和书面文学大不相同的。对于网络文学作者来说,工具软件可以分为兼用、专用、通用三大类。兼用是一般的软件兼有制作网页的功能,这类软件如WPS2000、Word2000等,它们本来都是字处理软件,但也能胜任制作网页的任务。通用是指专门用于制作网页的工具同时具备网站和网页维护等多种功能,如HomeSite、NetObjects Fusion、FrontPage等。专用则是指工具主要为网页而开发,这类软件有UltraEdit等HTML编辑工具,Paint Shop Pro、Ulead GIF Animator等图形和多媒体辅助工具,Red Tea、Green Tea等JavaScript编辑器,StyleMaker等CSS(Cascading Style Sheet,层叠样式表)编辑器,CSE HTML Validator等网站和网页维护工具。有些工具已经相当专门化,基于Java语言的交互按钮专用设计程序Button Applet(由Ulead公司开发)就是如此。对于网络文学读者来说,最重要的软件首推以下三种:一是浏览器。某些浏览器只能读取文字(如Lynx等),但目前常见的浏览器都已经摆脱了上述局限。1992年,伊利诺大学Urbana-Champaign分校的安德里森(M.Andreessen)等人开发了Mosaic浏览器,它可让用户通过点按鼠标遨游电子信息世界。从那时以来,浏览器已为电子超文本网络的用户所不可或缺。二是搜索引擎。它们让用户得以利用关键字(或根据一定的概念)在网上查找信息。目前,知名的搜索引擎有AltaVista,AOL.COM Search,Direct Hit,Euroseek,Excite,Fast Search,Google,Goto.com,Hotbot,Look Smart,Lycos,MSN Web Search,My CompuServe,NBCI,Netscape Netcenter,Open Directory Project,Web Crawler,Yahoo!,以及中文雅虎、搜狐、番薯藤等多种。它们对于信息的收集与分类,部分依靠人工,部分依靠名为“蜘蛛”(spider)、可自动在网络上不断检索网页信息并分类建立目录索引的软件。三是数据库,即储存在电脑里可供查询的资料。在网络上,有专门的电脑为用户存取数据提供服务,这就是数据库服务器。跨越单台电脑、在网络上建立与运行的数据库,称为网络数据库。与单机数据库不同,网络数据库为数据存储与提取提供了多种路径,这是通过在数据之间建立多种关系而实现的。各种数据组件分布在网络的不同主机的网络数据库称为“分布式数据库”(distributed database),这种数据库最为典型地体现了网络的特征。以上关于创作工具与阅读工具的区分当然只是相对的。正如网络中创作活动与阅读活动经常相互转化那样,这些工具很可能同时具有创作价值与阅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