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参与式培训中的冲突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向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与人类发展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研究方法、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 100871

原文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内容提要:

在参与式培训中,随着学习的权利更多地交给学习者,培训者的控制相应减少,结果不同学习者因其不同的立场、观点、兴趣、动机和个性而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有所增加。培训者如何帮助小组成员及时地辨别和解决冲突,如何建设性地利用冲突解决来加深小组成员对有关问题的理解,并增进小组的活力和凝聚力——这是培训者需要把握的一个重要议题。根据有关文献和作者自己的经验和反思,参与式培训中冲突的一般形式、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处理冲突的办法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培训者要有效地利用冲突来促进学习者学习。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3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86(2003)08-0068-04

      一、问题的提出

      在目前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参与式教师培训被作为一种促进教育民主的手段正在得到广泛的使用。然而,由于这种培训方式在我国刚刚兴起,许多教师培训者对这种培训方式的作用、实施的思路和方法、质量的评估标准等都还不甚了解。在培训者面临的很多困难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是:“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时发生了冲突怎么办?”

      很多培训者反映,把参与的权利交给每一位学习者之后,培训者的控制减少了,而学习者的自由度增加了。“自由”意味着学习者可以更加随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表现自己的兴趣、态度、动机、乃至个性:而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看法、兴趣、态度、动机和个性化的表现;如果协调不好,学习者之间则有可能发生冲突。在培训中,即使是很小的冲突也不应该被忽略。因为这些小冲突会越滚越大,以至影响整个培训的正常进行,妨碍学习者富有成效地学习。

      然而,当一群具有不同背景、兴趣和动机的人在一起学习时,冲突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培训者如何帮助小组成员及时地辨别冲突,并建设性地加以利用。冲突并不一定总是具有破坏性;如果利用得当,不仅可以加深小组成员对有关问题的理解,而且有可能增进小组的活力和凝聚力。为了帮助培训者了解和处理冲突,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和笔者自己的经验和反思,试图对参与式培训中冲突的一般形式、产生的原因以及处理办法进行探讨。(注:本文参考的最多的文献是:Pretty,et al.,1995;因为篇幅所限,不再一一标出。)

      二、冲突的一般形式

      在参与式培训中,冲突具有很多不同的表现方式。最典型的方式就是争吵——参与者对同样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彼此互相争执不下,吵得面红耳赤。其他方式包括:(1)形成小组时有的组员因利益冲突、个性不合、社会地位不同等原因不愿被分在同一小组;(2)分配小组角色时,不同组员争当同一角色(如小组组长、小组汇报员);(3)小组合作学习时(如共同绘制一份图表,共同形成一个研究个案),不同组员因有不同的做法和想法难以配合;(4)小组汇报时,不同组员对小组工作成果的评估有不同的标准和看法,产生意见分歧。

      如果冲突以上述明确的方式表现出来,培训者往往比较容易辨别。困难的是如何在冲突尚未爆发时就有所预感,以便采取预防措施。对这些隐藏的、即将爆发的冲突线索,培训者可以设法仔细观察和分析。例如,有的人说话时突然提高了语调,语速加快;有的人面部表情突然显得很紧张,脸部泛红;有的人身体突然变得焦躁不安,在凳子上扭来扭去——这都暗示着冲突正在酝酿之中。很可能,这些人产生了愤怒和不满,正在通过自己的半语言和非语言方式表达出来。

      有时候,沉默也可以被用来表达冲突,不论这种沉默是来自全体成员、部分成员,还是某些个人。沉默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行为,很难对其作出明确、单一的解释。保持沉默的人有可能出于如下各种原因:(1)对小组内其他人所说的话不赞同,但不想(或不敢)公开表达自己的异议;(2)自己想说话,但总是没有合适的机会(因为小组内有些人独霸了说话机会);(3)自己出于害羞,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此时感觉很紧张);(4)对所讨论的问题无所谓,没有自己的特定看法;(5)自己偷懒,不想开动脑筋;(6)自己喜欢或习惯了听别人说话, 自己不想开口。在上述原因中,1~3项有可能成为产生冲突的前兆,4~6项所造成的沉默不一定对小组里其他人形成太大的干扰。

      冲突不仅具有上述表现方式,而且发生在不同类型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下面是一些比较典型的情况。

      ●派系之间的冲突:参与者形成了定义和边界都非常清楚的亚群体,对本群体之外的人采取排斥态度。

      ●参与者之间的冲突:某一个体不同意另外一个个体的想法和看法,直接或间接地与该人发生冲突。

      ●派系与参与者之间的冲突:一个亚群体将某一个体挑选出来作为攻击对象,刻意使这个人的日子不好过,损害他(她)的利益。

      ●派系与培训者之间的冲突:一个亚群体非常不喜欢培训者,想尽办法证明培训者是错的,故意让培训者与自己争吵,或设法使培训者在公众面前丢脸。

      ●参与者与培训者之间的冲突:某一个体不喜欢培训者,想尽办法证明培训者是错的,故意让培训者与自己争吵,或设法使培训者在公众面前丢脸。

      三、冲突产生的原因

      冲突的产生有很多不同的原因,培训者需要了解清楚,才有可能“对症下药”。首先,冲突有可能与小组成员所具有的一些固定的特征有关,如工作单位、意识形态、政治联盟、宗教、种族、职业、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学习方式、认知风格、爱好或个性差异等。例如,如果组员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的人来自高等院校,有的人来自贫困农村地区、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很容易各异,因此产生冲突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再比如,如果小组成员的认知风格很不一样,有的人比较依赖学习情境,喜欢群体交流,有的人比较独立于学习情境,喜欢个人思考,他们之间产生冲突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此外,冲突还可能因小组活动过程中一些动态的原因而产生,如:(1)组员个人的一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如没有机会发言,没有人倾听其发言);(2)小组内权利分配不公平(如有的人总是代表小组汇报,有的人从来没有机会);(3)个体的目标与群体的目标不一致(如某些个体希望学习新知识,而群体需要完成某项新知识含量不多的工作任务);(4)组员之间沟通不畅(如组织相互不够信任,彼此不了解对方在想什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