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闭到开放

——学校组织变革的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庄西真(1967-),男,山东莒南人,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博士生,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江苏 南京邮编 210097

原文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内容提要:

进入21世纪,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的学校必然要变革。其变革内容包括目标、方法、策略等。“学习型学校”正是学校组织变迁的目标。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3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03)08-0020-06

      现在,我国的教育改革在借鉴了发达国家教育改革和传统经验的基础上,正从课程改革入手如火如荼地进行,采取自上而下的行政推进模式,试图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个不同层面寻找平衡点,使教育摆脱“人人喊打”的境况。从理论上讲,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改革思路,因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客观上必然造成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所以不可能用一个模式概括所有的教育改革路径,也不可能要求所有地区获致相同的改革效果,这三种课程方案可以应对教育发展的不同需求和这种差异性。

      教育改革的基点不仅在于宏观的教育制度和体制的变革和课程改革中的从“大纲”到“标准”[1],更重要的在于每一所学校,学校是构成国家教育的细胞组织,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实践主体。因为所有的教育改革思想都要落实到学校层面,所有的教育改革的理想都要通过一所所学校的努力来实现。新中国50多年的教育改革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学校的变革和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当前从学校组织变革的角度关照我国教育改革,或者说为了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而研究学校组织变革,是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的。

      用系统的方法研究学校组织时,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是封闭系统的观点,也就是学校组织是封闭的,不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学校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游离于环境之外、与环境隔离、不受环境影响的封闭系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学校就是一种封闭系统,其单一化的、封闭式的办学模式造成了学校的低效力,也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发展;另一种是开放系统的观点(注: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学校既不是绝对的封闭系统,也不是绝对的开放系统。一个绝对封闭的学校组织既不能得到其运行所需要的人力或物力投入,也无法把学生推上社会,因而也就不能生存。另一方面,一个完全开放的学校组织将无法控制和选择其运行程序,一些不必要的资料和干扰阻碍学校的运作。因此,学校组织的“封闭和开放”的程度应该基于学校所面临的特定的形势、压力来确定。例如,学校对社区成员就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意见而言可能是完全开放的,但对某些家长提出的放松纪律约束的意见来讲可能是封闭的。),其着眼于组织与其外部环境的依存关系以及这两者之间的交换。学校这种组织是其环境的产物,因为学校是由社会中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供与求所维系的,同时又反过来支持着社会中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供与求。[2]根据上述观点,学校与其周围环境息息相关,环境的变化必然导致学校的变化。

      所谓学校组织变革是指学校组织根据其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改变自身的内部结构,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必须对一个学校组织内成员的态度、行为、价值观和各自的需要等进行重塑。一个好的学校组织必须有卓越的领导者(校长)、有效的管理者(主任)、尽责的执行者(教师)、勤奋的学习者(学生)、合作的支持者(家长)。

      一、学校组织变革的必然性

      1.学校组织的弊端与学校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理论认为,一个组织具备以下弊端就应进行变革:组织的主要功能不明显,或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即低效性;组织的决策形成过程过于缓慢;组织内信息沟通不良;组织内缺少创新,无新观念。我国的学校组织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弊端。

      学校组织的家养性质(注:卡尔森把组织分为“家养型”和“野生型”。前者是对一个组织所有的日常需要不操心,生存有保障,他们受到他们为之服务的那个社会的保护,它的资源投入与其质量没有关系,公立学校就是这样的组织。而野生型组织必须为生存而斗争。他们的生存没有保障,他们的生存与其质量密切相关,经常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如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或私立学校等。马克·汉森著,冯大鸣等译,《教育管理与组织行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10月版153-154页。)使学校处于保护性的绝缘层中,不用为了生存而去争夺资源,一般不会被淘汰,不用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建立相应的变革机制,形成了现代公立学校资源利用效率和办学绩效不高的缺陷。

      学校组织政治化严重,过去一直认为“公立学校是政治制度的一部分,因而它们属于政治机构。”[3]给学校赋予了太多的意识形态意义,只强调学校为政治服务,不重视学校为经济服务,不讲求效率。学校组织不善或无能的一个很说明问题的征兆是管理层次增加,“官本位”严重,信息传递渠道不畅,这说明目标不明确或者职能紊乱,没有把工作不好的人辞退;权利过分集中,校长一人说了算,“职代会”、“教代会”形同虚设,几乎没有多少管理者愿意听坏消息或者批评意见,所以下属都学会了不为上级传递反面消息的本领;学校组织不善或无能还表现在要经常对付一些“不和的上级”,或者叫内讧,相互扯皮,要采取特别措施来协调不和的人之间的观念;管理层头重脚轻,官僚主义满天飞,反应迟钝,导致了组织与管理的严重僵化,并进一步增加了把手段变为目的的趋势(如把考试变成目的、把执行规章制度变成目的,而不是把学校教书育人当成目的等);中间层行政化严重,比如年级组本来是集中一个年级教师进行备课、沟通学生信息、执行学校决策的松散的教师群体,现在很多学校把年级组长变成了一级干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