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钢性”课程是国家集权的课程,它在实施上以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为阶梯逐级落实,教学活动就是名符其实的课程执行活动。教学活动中的课程资源都是现成的文本,教师不必考虑什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国家课程标准与教材的二级管理,标准是十分灵活和宽泛的学科要求,教材只是教学活动中的一种工具性材料,不是惟一材料。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标准的指导下,在教材的范围之外,开发与利用对学生发展有用的课程资源。这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确实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以致他们在接触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时,总觉得有一种很迷茫的感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教师的智慧与创造,并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其方法与内容。就目前而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处在初步尝试阶段,往往会出现单一僵化的开发与利用模式。因此,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形成多元化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模式,对于深化当前的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程资源就其分布的范围、形式、来源、功能、性质等的不同,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目前,关于课程资源的分类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体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三分法;学校内的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类,主要包括学校中的图书馆、资料室、实验室、专用教室、多媒体教室、各类教学设施、各种教学与实习研究的基地等;学校外的各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社会中的图书馆、科学宫、少年宫、文化宫、体育馆、博物馆、展览厅,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和自然中的各种资源;现代科技成果与网络信息类课程资源。 第二种观点认为,课程资源从来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根据性质可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根据物理性质和呈现方式可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等;根据存在方式可分为显形课程资源和隐形课程资源。 第三种观点认为,课程资源根据其功能特点,可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两类。素材性课程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素材或来源,比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价值观等;所谓条件性课程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比如,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设施、环境等。 课程资源分类的多样性,说明了课程资源的不同种类与存在方式、范围,更进一步地证明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丰富性与灵活性,表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形成多元化的模式。结合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我们提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五种主要模式。 教材的二次开发模式。教材本身就是已经过筛选了的课程资源。根据课程标准,在筛选教材的过程中有些内容很难取舍,但考虑到教材的容量限定和学生学习的可接受性,有些内容就只能选择一些代表性的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或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一些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去开发并利用。这在以前,是以教学参考书的形式为教师提供相应的课程资源。教学参考书是拓展了的给教师使用的教材,它会在提供一定材料的同时,也会束缚教师的创造性。现在新课中教师没有了教学参考书,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首先开发与利用的是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一些课程资源。所谓教材的“二次开发”,就是教材的再开发、多次开发,就是将这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对学生学习有意义的材料,经过教师的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呈现给学生。这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方面体现了新课程“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理念,另一方面使教材能紧密地结合学生的经验与生活实际。在甘肃省兰州市的一所学校里,教师在给学生上《水乡歌》时,组织学生开发了与课文相类似的《兰州歌》。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了当地的特色与特产方面的资源。如学生根据课文里“水乡有四多:水多、桥多、船多、鱼多”的内容,编写了“兰州有四多:拉面多、水果多、柳树多、民族多”的内容,使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了南方水乡的风光,还以课文为突破口加深了对家乡的认识与理解。同样,有教师在上《滨海风光》一课时,引导学生以课文内容为原型、以兰州穿城而过的黄河四十里风情线为题材创作《滨海风光》,既引导学生联系了以自己熟悉的黄河风情线为背景的直接经验,也让学生进一步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学习了自己并不熟悉的大海知识。这类的课程资源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它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教材的特点,充分说明教师是在以教材教学生,而不仅仅是教教材,这就达到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目的。这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再一次证明了,教材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但教材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的观点。 教师为主的开发模式。如何才能真正地让教师以课程为中介教学生而不仅仅是教教材?在目前课程资源开发相对滞后的情况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使教师成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如果从“师定课程”出发,教师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就是教学过程中经常要遇到的课程资源了。教师作为课程资源本身的内容与教师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等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进一步提高,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师成为研究者与学习者,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发展者,成为超前于课程与学生的发展者。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构建教师素质中有待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与此同时,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除了开发与利用自己“师定课程资源”外,还可以结合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使自己成为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利用者。教师之间成为合作者与促进者,就是要求教师在这方面要相互合作与帮助,相互团结与促进,在交流经验、共享课程资源的过程中,积累、开发、利用各级各类课程资源。总之,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他们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利用和积累,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主要载体,而且还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