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教育指标体系对我国教育指标体系的启示

——OECD教育指标在北京地区实测研究

作 者:
王唯 

作者简介:
王唯,北京西长安街7号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31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原文出处:
中国教育学刊

内容提要:

OECD教育指标体系具有系统决策、反映效益、过程监测及可比功能。我国教育指标体系存在指标的单一性、忽视教育产出、关注结果而不反映教育发展过程和绝对参数多等不足,其教育指标数据和信息系统无法满足OECD教育指标数据及数据分析的要求。由此给我们以启示:OECD教育指标体系的价值分析理论对发展我国教育指标理论具有借鉴意义,OECD教育指标框架的整体性和科学性对建立我国教育指标内容具有实践意义,应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统筹系统。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3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03)01-0001-05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简称,英文全称为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Development,简称OECD)教育指标体系是国际上监控教育发展状况的一种重要的依据。教育的人力、财力以及这些投资的效益都在这种指标的考察范围,因而各国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研究部门都视其为有效的参考依据。本研究通过收集OECD教育指标数据,来比较OECD教育指标体系与我国教育指标体系的异同,以及OECD教育指标体系对于我国教育发展状况监测的适用性。

      研究表明,由于OECD教育指标体系与我国教育指标体系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以致我们这次调查实测所能收集到的比较完整的指标数据少之又少。尽管如此,OECD教育指标理论及指标框架,对我国教育指标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 OECD教育指标体系与我国教育指标体系在指标理论上差异较大

      OECD教育指标体系有一个既定的价值衡量和分析标准,即通过定量描述教育发展的水平及教育各方面的职能,帮助政府确定教育发展的合理性和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并且通过国际比较,确定本国教育发展的位置,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OECD教育指标注重这一价值取向,其内容见表1。

      表1 OECD教育指标体系内容框架(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研究与革新中心编著:《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要览1997》,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根据OECD教育指标体系内容框架,我们认为OECD教育指标体系有如下功能:

      1 系统决策功能

      OECD教育指标是从社会、经济大系统出发来描述和评价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教育本身的发展,更多地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更多地关注教育如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寻找到合适的位置,合理定位教育的发展速度、数量、规模以及教育各种职能等。因此,OECD教育指标体系与国家的教育政策紧密相关,指标数据是为各国的教育决策服务的。每一个指标都有相应的政策含义,并且这种政策含义对于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具有普遍意义。

      2 反映效益功能

      OECD教育指标体系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对教育产出的重视。有关教育产出的指标主要反映在E类指标“教育产出”和F类指标“学生的学业成就”当中。在OECD教育指标体系中,教育产出是作为一个大类指标出现的,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亚指标体系,而且内容比较详尽、可比、具有可操作性。如就E类指标“教育产出”中关于“各种学历人群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参与率”而言,OECD认为,教育对经济生产力的作用之一是通过提高个体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提高总体的生产力水平。通过不同学历人群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参与率,可以反映教育投资与社会产出之间的关系。

      3 过程监测功能

      OECD教育指标体系重视过程的监测和比较。比如,B类指标“投入教育中的财政资源与人力资源”,不仅要求收集教育预算和教育决算数字,而且要求统计教育预算和决算中各级教育分配的不同比例,从而看出财政资源的分配过程。

      4 可比功能

      指标参数的相对性是比较的基础,OECD教育指标体系的全部指标参数都是相对数据,不仅可以与世界其他各国进行横向比较,也可以对本国的教育发展状况做纵向比较。

      OECD教育指标的上述功能,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通过这个指标体系所提供的指标参数,我们不仅可以准确定位和客观评价本国教育整体发展现状——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及发展水平,为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教育决策服务,而且还可以有效监测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且预警教育发展中偏态现象发生,为政府的教育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相比较而言,我国关于教育指标理论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研究也不多。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的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对外公布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及《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这可以算是我国教育发展指标的雏形。然而公报仅仅是公布一些统计数据,在这些教育数据背后却缺乏一套相对成熟的教育发展指标分析理论作支撑。我国教育指标体系内容框架见表2。

      表2 我国教育指标体系内容框架(注:根据《1998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以及《199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

      

      根据我国教育指标内容框架,对比OECD指标体系,我们认为有如下不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