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服务精神

——21世纪教师的灵魂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晨明 南宁市第20中学,广西 南宁 530003

原文出处: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面对21世纪新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的开放将成为历史的必然,教师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作者从这个特定的时代背景出发,阐述教师专业化进程的一些新特点,提出21世纪中国教师应当具有专业服务精神,并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论述21世纪中国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严格专业化分工协作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现念,凸显个性化的教育实践,以创新带动教育教学;以教育服务的精神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等。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3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91X(2002)11-0046-03

      一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最高尚的职业,教师的价值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人们也坚信,这些都是真理。作为教师,我们倍感欣慰,因为社会赋予我们的很多很多,但是,当我们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反思自己的行为,反思我们辛勤耕耘的讲坛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的时候,我们发现:

      在过去的20世纪,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工业化,不仅在工业领域,其他领域也沿用工业化的理论实践着他们的理想。在教育领域,我们利用相同的学校类型、相似的教育教学方法、统一的考试升学制度、批量化的班级授课形式、以同样的教材培养社会需要的人,尤其是工业化社会需要的人,人成为了工具性的人,成为社会中一个生产要素。但是,工业化培养出来的人只能是工具,缺乏革新精神,是人性异化的表现。在这里,教师只是驯化工具的工具罢了,我们能说,教师是高尚的吗?是在致力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吗?

      在21世纪,随着新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扩张,知识的价值被重新赋予创新的含义,专业化分工也被赋予全球化的特性。如果我们仍然只是培养缺乏革新精神、缺乏个性的人,我们能算是在从事人类最崇高的职业吗?果真如此,未来还需要学校、需要教师吗?因此,可以肯定地说,21世纪的教师需要注入新的精神、新的活力,应该有新的形象。

      二

      事实上,我们在考虑如何树立21世纪中国教师新形象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比过去一个世纪更加纷繁复杂的现实:

      首先,新经济的影响使我们教师职业不得不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经济最根本的变化就是知识的价值被前所未有地提升,知识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尤其是科学知识和管理知识等应用和基础学科的知识被广泛地运用在各个领域,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生产力要素,教育也因此而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核心,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相应地,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教师也逐渐会摆脱尴尬的地位,成为社会中重要的具有竞争力的职业之一。

      其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也是21世纪教师职业所必须面临的新问题。我国于2001年11月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这标志着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在我们“入世”的承诺中,除义务教育领域和特殊教育领域的其他领域都承诺开放。外国教师和教育服务机构将获准进入中国市场,并可能享有国民待遇。[1]这意味着国外的教育机构和教师可以到我国境内举办学校、谋取职位。应当承认,在许多领域,他们的许多教育理念和方法都比我们的先进、实用而且有效得多,可以预见,发达国家的教育服务和教师水平将对我国传统的教育构成巨大的挑战。

      再次,开放的社会和丰富的学习模式对传统的学校功能和师生关系定位也会造成影响。尤其在网络时代,对新知识的掌握往往并不仅仅依赖于经验和传承,更依赖于经验的分享和创新。而在这一点上,年轻人更具有优势,许多高新技术领域的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学校虽然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主要途径,但已不再是独一无二的。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丰富的传媒,学生同样可以获得知识。正如“国际21世纪世纪教育委员会”的相关报告中所指出的:“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2]

      三

      面对纷繁复杂的21世纪,教师职业固然面临诸多挑战,但是也拥有更多的机遇,如知识的价值被前所未有地提升,人才对社会的价值被前所未有的重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准备正在积极进行,教师职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随着教师专业化的不断加深,在21世纪,教师的工作将会有较大的变化,其核心就是教师的专业化知识和专业服务精神将得到极大的弘扬,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都将被纳入到正规的专业教育体系中,具体表现为:

      1.开放的职前培养体系和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

      从教师的专业培养看,许多发达国家早就实现了教师职前的多元化,从早期的师范院校专门培养逐渐扩展到综合大学发展教师教育。今天,许多国家的中小学教师都由各个大学的教育学院来完成最后阶段的培养,而基础学科的专业训练则主要由基础文理学院和本科学院来承担。专门的师范院校只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在教师的准入方面,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各个国家的中小学教师开始从紧缺到过剩,教师的准入也从宽松逐渐发展到严格,从低标准到高标准。我国东部地区和城市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也开始出现相对过剩现象,教师的准入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这与世界的发展潮流是一致的。

      2.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被纳入规范化的轨道

      入职教育主要包括教师的岗位教育和实习期(试用期)的教育两个方面。进入20世纪下半期,各国不断地出台新的法规来规范教师入职教育,包括制定规范的必修课程计划、实习方式、导师指导资格、试用期考核办法等等。21世纪之后,由于教师职业逐渐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中心,并在知识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一方面要求政府在雇用中小学教师时更加谨慎,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具备更好的沟通能力和宽容的心。所有这些都不得不迫使政府重新考虑教师的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计划的更新,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确认。目前,我国政府也正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如在新近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002年2月)中指出:“十五”期间要研究制定《教师教育条例》,建立教师培养机构资格认定和教师教育质量评估等制度,制定鼓励优秀学生报考教师教育专业的有关政策。[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