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为此,就应当改革课堂教学,以提高它的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其重要的举措之一,就是要明确并处理好知识、技能与学习方法三者之间的区别与关系。在这一方面,根据我的观察与分析,可能存在着如下几种情况: 1.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强调“双基”教学,即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这是正确的。但是,却忽视了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这一重要任务,以致学生只是能学会知识、技能,而不能会学知识、技能。 2.8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一股用“知识”统摄知识、技能与学习方法的思潮,即把这三者都说成是知识,在师生头脑中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3.知识、技能与学习方法之间的界限不清楚,常常是两两混杂在一起,甚至在下定义时用此释彼、用彼释此,有些令人莫知所云。 针对上述现状,本文力求把知识、技能与学习方法的基本涵义及其关系与联系弄清楚,以澄清某些混乱的看法。管见所及,敬望识者指正。 一、谈知识 (一)知识的三个层面 古今中外,不少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都对知识的性质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看法,有的形象生动、有的抽象概括,有的望文知义,有的深奥难懂,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但从本文立论的要求出发,可以取出如下知识的三个层面来加以讨论: 1.哲学层面:众所周知,哲学从自己的认识论出发,一般把知识划分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并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 2.心理学层面:知识由表象(观念)、概念、命题(包括判断与推理)组成。 3.认知层面:认知学派从认知“一统”心理天下的观点出发,主张用知识吃掉其它一切,从而提出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知识分类观。 在我看来,上述知识的哲学层面与心理学层面是可以沟通的,即表象(观念)属于感性知识范畴,概念与命题则属于理性知识范畴。在教学中,我们还是应当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理性与感性统一的规律。 认知学派的知识分类观确有可取之处。为了说明问题方便起见,现综合有关材料,将三类知识及其基本涵义列表如下: 三类知识基本涵义 对应项 陈 亦称描述性知识.用以区即通常所说的 述别、明辨事物,主要回答事物基础知识 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 知处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 序即操作性知识.它主要回即通常所说的 性 答做什么、怎样做.这种知基本技能,包括 知 识具有动态的性质 智力技能与动作 识 技能 略 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考 即通常所说的 性的知识 基本学习方法, 知包括学习策略与 识学习方法 从上表看,认知学派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与作用,把广义的知识划分为如上三类,对我们把握知识(狭义的)、技能与学习方法的性质是有好处的。但我以为,将三者都说成知识,又难免令人有混乱感。因此,我主张在教学及其改革中,仍然採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学习方法的通常说法,可以简称为“三基”。这样,比採用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可以简称为“三知”)的知识分类,可能对教学改革更为有利。一句话,我主张用“三基”取代“三知”。 (二)知识与技能 用通常的观点看,知识与技能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前者为概念(科学的与前科学的)及其系统所组成,后者则为动作方式(外部的与内部的)及其系统所组成。二者的关系和联系也不难把握,即技能是在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作业的与实际的)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动作方式。知识是技能的基础,不掌握一定的知识就难以形成相应的技能;技能是知识的应用,它是学以致用的一种具体表现,形成一定的技能有助于对相应知识的理解与巩固,还可以成为进一步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手段。 但令人遗憾的是,现在却把知识与技能混淆了起来。归结而言,有如下几种情况: 1.认为技能是知识的一个类别。如上述认知派把技能称为程序性知识便是。 2.把有关知识看作是动作技能的一个方面的组成因素或部分。如伍克福尔将动作技能定义为“完成动作所需要的一系列身体运动的知识和进行那些运动的能力。”加涅也认为动作技能由两种成分组成,其中之一便是描述如何进行动作的规则,即动作程序。 3.加涅还径直把智力技能与有关知识即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等同起来。我以为,智力技能不是这些知识本身,而是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内部动作方式。 4.由于知识与技能的混淆,把掌握有关操作或运算步骤的知识作为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并称为认知阶段。在我看来,掌握有关知识充其量只能作为技能形成的准备阶段看待,不能视之为技能表成过程本身。技能的形成是以一定的相关知识为基础的,它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由非自动化动作与自动化动作两个阶段构成:前者是技能形成的初步阶段,可称为技能(狭义的)阶段,亦可称为试练阶段;后者可称为技巧阶段,亦可称为熟练阶段。众所周知,无论智力技能还是动作技能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这样看来,技能形成的过程乃是由试练到熟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