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09(2002)06-0009-05 江泽民同志特别重视创新。他多次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他全面阐述了教育创新思想,明确提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完成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 (一) 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相对于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成了第一资源;相对于人口数量,提高人的素质成了第一要务;在人的素质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其重点。科学技术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创新;知识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创新;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1]无论是科技创新、知识创新,还是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最关键的是人才。而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2](P881) 教育创新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最根本的,是坚持体制创新,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消除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体制性障碍,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体制的创新,取决于理论创新和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最终取决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重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2](P878) 这就是说,时代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更需要教育创新。因为“教育创新,不仅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还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1]同时,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教育创新本身就包含着教育理论创新、教育制度创新和教育技术创新。 教育创新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接近大众化水平,高校管理体制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这些都是教育改革创新的结果。但是,我国教育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和结构、教育内容和方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正在日益暴露出来。这其中,既有不少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崭新问题,也有一些无法回避的深层次矛盾。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没有本本可找,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法,根本的出路在创新。“只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才能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才能不断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1] (二) 教育创新包括诸多内容。 教育创新,首先是教育观念创新。教育作为人类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行为,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活动。古今中外教育的不同,首先是教育观念的不同。因此,教育观念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前提,必须“确立与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育观和人才观”。[1] 要确立正确的教育观。教育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国家兴办教育是因为需要教育,因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1]所以,教育要牢固确立为国家服务的观念,“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这是教育安身立命之本。教育的基本职责是培养人才,要确立育人为本和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观念。学校的全部工作都要紧紧围绕提高教学、科研质量,培养优秀人才。教育的本义是“引出”,要确立人力开发的观念。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活跃人的思想,激发人的热情。教育是一个大系统,要确立大教育观念。在横向上,各类教育相互衔接和沟通,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结合和促进;在纵向上,适应终身学习需要,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建立学习型社会。 确立正确的人才观。什么是人才?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能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就是人才,否则就不是人才,人才质量的高低直接和人才的适应、服务能力的高低联系在一起的,要确立人才适应性观念。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也应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仅讲每个行业都可以做出成绩,而且强调这些行业是不同的,这三百六十个状元是不同的状元,要确立人才层次性观念。人才的关键在于“才”,在于创造性才能,要确立人才创造性观念。创造性离不开人的奉献精神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因此要确立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观念;人的创造性离不开人的全面素质,因此要确立人的全面发展观,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人的创造性与人的个性联系在一起,因此要确立人才的个性发展观念。 教育创新,关键是教育体制创新。体制是人的活动的规范或准则,对人的活动具有引导和制约两种功能。人的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的体制,即人按什么样的规范或准则活动。江泽民同志说:进行教育创新,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扫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教育管理体制创新,要巩固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成果,完善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新体制。政府要进一步转变管理教育的职能和模式,由以往对学校的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运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管理。坚持教育公平原则,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研究制定各级各类教育标准,加强教育质量监控,促进教育深入发展;整顿教育市场秩序,保证教育健康发展。促进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学校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增强学校全面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和积极性,推进学校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