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是历史最长的音乐品种之一。远至《诗经》中的国风、汉乐府,近至今天仍在传唱的各地民间、民俗歌曲,都是民歌的不同类型。民歌在艺术上一般都有词曲简练和形式活泼的特点:词的语言生动,形象集中;曲的旋律洗练,音调鲜明。因此,民歌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民俗活动与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样式。以文字形式记录的古代民歌,无论是先秦四言体的国风,汉魏六朝五言体的乐府,还是唐宋以后七言体的歌诗,词的句式结构都有整齐、对称的特点。由于曲调的失传,我们无法知道这些古代民歌文学以外的音乐内容,但从现存民歌词曲的演唱关系和句式结构分析中可以发现,在曲随词唱与词曲句式结构同步的情况外,还有大量词曲异步的现象存在。曲随词唱是民歌即兴演唱时的自然状态,也是语言与音乐最基本的关系之一;词曲异步是在相同的歌词句式中,词曲结构的关系不同步,它比词曲同步关系更大限度地发挥曲调的表现能力,使民歌在有限的手段中蕴涵了无限的表现力。本文即从曲随词唱与词曲异步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1.民歌词曲的统一与分离 现在各地还有旺盛生命力的民歌,主要以口头的音乐和文学形式存在。词与曲的关系还保持着和谐统一的状态:有词就有曲,或词在曲中生。与词相比,曲的自由度较大,在相对固定的曲调框架中,词的结构有相对固定的要求。有时在相同的曲调框架中,词可以不断地反复,不断地增加内容,以致大型的“史诗”作品,也都是在简短而相对固定的曲调中完成的。因而在仍有民俗活动的民歌流传地,一般都存在人人会唱民歌的现象。有的不是人人都会唱的民歌曲牌,至少也是人人都一听便知的曲调。在民歌中很少先有曲而后按曲严格“填词”的现象。词曲之间存在“共生”的关系。 历史上由文字记录下来的诗,绝大多数已不再与曲共生。词与曲的分离,是音乐与文学历史发展中的结果。与现有民歌一样,古代民歌的词曲,原本形式也应词曲统一:有诗就有歌,有歌才唱“诗”。“可歌之诗”在后来还发展成既可“念”,又可“吟”,还可“唱”。 诗与歌分离,表面上是乐谱滞后于文字产生之缘故,其实质则是历史上民歌传承关系所致。从对现有民歌传承关系的观察可以发现,仅记词不记曲的现象至今仍然存在。因为民歌的演唱是演唱者在民俗活动与社会生活中的直接需要,有的地方,某个民歌不但人人都会唱,有的词还是特定活动中必唱的内容,有什么样的词都能唱出相应的歌。有的词则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在演唱时临时创作。人人会唱的民歌大多妇孺皆知,需要创作词的民歌要有作词能力的人完成,然后根据新作的词再由他人演唱。词的创编,无论是口头还是文字的,都有必要的社会需求。 如在壮族的“三月三”活动中,情歌的对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有意思的是,参与情歌对唱的男女双方,有的是两男两女模式。在对唱中编词,不是自己去做,而是另请“歌师”,由歌师专门编词,编好词后再告诉参与者唱。结果是对唱的双方唱歌时是两歌师编词,四人两两对唱。唱到最后,才是参与对唱双方的主角在相互中意的情况下再双双去单独相会。这种即兴编词的歌师,优秀者的创编在社会的需求中很可能就会产生文字的记录。再传于后世则成了地地道道的文学作品,民歌的音乐载体却随着歌者口头传承链的断裂而失传。 国风、乐府和七言歌诗是当时最优秀的民歌的歌词,音乐部分的曲调失传,即歌者的口头传承关系链条断裂的结果。所幸的是,如果不是对国风的采录,对乐府的收集,对七言歌诗的记载,今天我们甚至连这些历史上的优秀歌词也无从了解。 2.曲随词唱的创编技能 文字能准确地记录诗,但与之共生的歌——歌唱的曲调,则“记录”在歌者曲随词唱的创编技能中。当谱面的记录还未发展到必须准确记录音符的时候,曲调的记录是伴随在歌者的艺术实践中的。曲随词唱的技能传承,靠的是口传心授,而不是依靠记谱符号的记录。这种传承关系不改变,记谱的必要性就不会突出,记谱法的产生也就不具备条件。 古代民歌,在歌唱本身也存在口传心授的传承特点,记录曲谱的要求在唐代以前并未形成明确的实践需要。直到现在,已经经过千百年发展的民间古老乐种,有的还有完整的工尺谱谱本,但对谱本的运用往往还是口传心授的辅助手段,这种乐谱至今也不以精确记录音符为目的。它多只记一个乐曲的基本曲调框架,当实际演唱、演奏时,还必须用“润腔”、“润谱”或“阿口”(注:民间的乐谱都在演唱时根据固定的曲谱再进行加花,润色的处理,不同的演唱者对同样的曲谱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差别大者二者可达到面目全非的地步。一些古老的乐种,如福建南音、西安鼓乐等都存在类似的情况。)等艺术手段进行再创作,才能完成乐谱到音乐实践之间的完美过渡。这其中,在固定的曲调中根据词的音韵自由发挥,因情绪所致,有时可以自由地抻长或缩短曲调的句幅,改变曲调中音符的长短。如果不做润腔处理,曲调往往可能比较简单,乐曲应有的艺术特色会有所减弱。 在以口头艺术为主的音乐实践中,曲随词唱的创编技能越强,乐谱的产生条件就越弱。因此,民歌的演唱,歌词要么歌唱者自己创作,要么唱别人的创作。自己创作,多在演唱中即兴完成;唱别人的创作,口传心授是一种方式,需要有文字的记录是另一种方式。无论是即兴创作,还是演唱既有的歌词,曲随词唱多少都有“歌咏言”的含义:用歌来咏唱歌词的内涵。曲随词唱的曲调,大多是歌者娴熟地运用自己掌握的曲调或曲牌,再按词的音节创曲。这是民歌演唱的基本特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