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的价值学诠释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欣复(1935-),男,江苏昆山人,曲阜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曲阜师范大学 教科院,山东 曲阜 273165

原文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流行文化是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流行文化,高科技全球化时代流行文化的扩张化趋势还在加强。流行文化也是一种价值和人权内容,揭示出这种价值内涵和人权特征才能理解其不断扩张趋势之动因,并对其不同品种与内容做出价值学的分析评判。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02 年 10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93(2002)02-0087-05

      流行文化一词目前频频见诸报端,颇受人关注,相关的讨论会也开过不少,人们呼吁要重视和加强对它的研究。但由于它是一个缺乏具体对象明确性、概念涵义含混模糊、边界外延不明晰的极富弹性的词语,因而常出现见仁见智、各有所指的情况。如有人将其说成时尚文化的同义词,有人则以为是近乎通俗文化的流行于市井街头的一种大众文化,还有人干脆将它同低俗浅陋的物质消遣文化划上等号。其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流行文化,它的内容、对象、范围始终随时随地而变,并无固定的框架,过去流行过今天不一定流行,反之亦然,而且随生活发展还会出现新的样式加入其中,甚至有些文化形式看似严肃高雅,一旦加以移植与包装也可以转化为流行文化。总之,我们不应该墨守陈规、心存定见,而应以开放的心态、全局性的发展眼光、廓大的视野巡视我们生活中变化着的现实,经过梳理分析,作出接近事实的判断和结论。

      一、流行文化当前的扩张化趋势

      顾名思义,流行文化应该是一定时期流行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并在较大群体中被普遍接受的文化。它的基本性质与条件规定是跨地区、跨职业集团与阶层和跨传统习俗的通行性。以此而言,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高科技时代,它的内容、对象、品种、范围是十分丰富多样和阔大的。无论从西方或我国社会生活看,它的总趋势便是不断丰富化、扩张化。这种趋势有两层意思。一是同类性质文化内容对象上的增加与更新。以饮食文化为例,现在各种形式的方便食品与饮料如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纯净水和咖啡都成了流行于我国城乡和各阶层的新品种,开始同传统食品与饮料一争高低,互为补充共占市场。电信文化、通讯工具在电话之外多了呼机、手机、伊妹儿和电传,可视电话虽较贵但已开始在国内试用,不久也将成为大众工具之一。此外,体育文化、节假日文化等也是如此,不必多述。二是由物质消遣文化低层次向精神、艺术、科学甚至哲学等中高档层次文化扩张。心理咨询,各种中介服务机构和科幻小说、影视及科普读物的逐渐增多扩大,蔡志忠诸子哲学和历史名人漫画风行书市以及各种形式的古今中外哲学名著浅解释读系列作品等,都可视作将高层次深奥哲理浅显化、流行化的表现。这过程中,数不胜数的法律法规实例解析读物和报刊大量流行于市,正是随着依法治国方针确立后的群众化形式的反映。相信随着我们的“入世”,有关WTO的23页复杂条例规定也将出现众多通俗解读物予以普泛化而成流行文化的一个新品种。政治本义为大众之事,是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种管理服务表现,属公众文化领域,只因人所共知之缘故才将它不是神秘化特殊化便是无政府化(如文章)。现在逐步走上轨道,在广大农村与城镇街道开始实行基层领导人普选制,相信随着政治改革进一步展开和提升其层次,民主政治文化也会在我国变成一种流行文化。

      以上趋势表明,流行文化的丰富扩大化是当今时代的一种世界性潮流,谁也无法加以阻挡。故而,如果不想只做个站在外面指手划脚的旁观者,而要做个参与者和积极评判者,就应以一种宏观发展眼光和开放型的心态与思维,对其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全方位的多维深化研究,唯此才能身心俱进地指瑕扬瑜,与其共进退,帮助其健全发展。

      在展开我们的价值学诠释之前,这里先要作个说明。即流行文化扩张化趋势虽是不可逆之潮流,但一方面它总有限度,不是什么文化都能进入这个圈内,否则将其全局化绝对化便会走向文化取消主义和庸俗主义歧途,另一方面进入这个圈内的文化,由于品种多样、身份与属性不同,它们的时空流行度各不相同,有的还会退归原处。

      二、流行文化的价值属性和人权特征

      流行文化在当今的这种丰富化扩张化运动,当然有着内外部环境的社会、经济、政治等诸多原因的推动。前已述,市场经济的启动、高科技的发展、文化工业的产生、广泛的国际经贸与文化交流以及思潮变迁、心态调整都是重要因素,若非它们共同作用便不会有这种丰富化的扩张运动,但我们尤其不能忽略并要细加研究的是文化自身方面的原因。

      文化的属性和定义有许多不同意见争论,就其本质而言,它应属于价值范畴,这是较普遍一致的看法。因为正是这种属性才把人同动物区别开来,使其成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标志。故而古人早有“人文化成天下”的说法。约言之即人是文化动物,人无文即成非人,两者同生共成,须臾不离,不分彼此,由是文化成人之生命血肉和灵魂,终生相伴随,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

      文化的这种共有性普遍性价值属性,标示着它必定作为人的一种权利而存在。正像法国学者路易·多洛所说:“广泛的文化效益应当发展到为大多数人受用”,因此“文化便属于权利之列。”[1](P38-39)如人共知,1948年联合国通过《世界人权宣言》明确地规定自由地参与享用“社区文化生活的权利”是人权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宪法也规定了每个公民有平等自由地享用教育和文化艺术的权利,前些年还签署了联合国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两个文本,前者已获立法批准通过,后者不久也将批准实行。

      既然文化属于价值范畴,是人们普有之参与享用权,是人权重要内容之一,因而高科技时代,流行文化的丰富化扩张化运动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性行动,就是必然之事。当然,这是一个总体性的原因说明,具体地说,何种文化能成为流行文化及其流行时空度大小,是要作各别研究才能给出回答的。但据事实和文化构成的不同层次及个性特征,大体上又可按照人性需要的结构内容作分层次的说明。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动机理论,将人性需要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求知需要和对美的需要七个不同层次和等级梯度,每一层次需要之中又有内容多寡不等的细项。前四种统称基本需要,后三种都可称为发展需要(它们间彼此无等级之分,同样重要)。[2](P39-57)层次越低者需要度越大,涵盖面便越广。对高层次需要追求的人越多越能反映出一个民族和国家文明的发达程度和进步水平。需要和欲望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动力与基础,也是生产与创造性活动的推动力和源泉。一部人类文化史也便是在这种需要不断丰富扩大化推动下而创造出来的。马克思说,人的五官感觉的丰富化发展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3](P79),也正是从这一角度说的。因此,一般而言,属于满足人之基本需要方面的有价值文化总是最容易成为流行文化,它和市场供需规律等同一步调。而这便是当前世界流行文化首先也主要表现在物质需求领域诸如快餐文化、时装文化、休闲娱乐和旅游景观文化方面之原因所在。在高科技带动下,环保成为当前的生存和生活品质的前提,绿色食品、绿色文化风行全球,成为流行文化中的先遣部队,原因也一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