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我国文化及文论的发展问题

作 者:
敏泽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02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全球化”在上个世纪后期被西方提出之后,迅速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文化和文艺领域。国人步此后尘,很快将“全球化”与我国文化和文学理论的发展联系起来进行阐释和发挥,提出了许多方案和意见,一时间被吵得沸沸扬扬,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之一。在论述中,不乏好的以至精到的意见,但也有不少问题是很值得人们思考和探讨的。这里笔者也想就此问题发表一些意见和想法,以就教于时贤和方家。

      一

      所谓全球化,无非是资本运动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全球化。它特别是“冷战”之后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发展的新特点,及其现代表达方式。它的发展导致了超越国家的企业之间、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和往来的不断增强,使世界上的任何国家都难以完全置身于这个历史进程之外。这便是当代所面临的最基本的现实问题。

      但全球化对于世人来说却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世界的发展来说,它虽然有其积极的作用,但其消极的因素是不可以低估的。由于人们的利益和看问题的坐标不同,价值观念各异,对待它的看法和态度常常是很不相同,以至大相径庭的。例如对于西方垄断资产阶级来说,他们认为,全球化就是他们剥削和掠夺在空间上无限扩张的最后一次机遇,必须和只能以他们为“中心”或“核心”,第三世界的发展也只能和必须以他们的发展方式为圭臬,即以他们的政治的、社会的价值观念为范式。一句话,世界应由他们主宰,全球应在他们的指挥棒下翩翩起舞,奏“一体化”的协奏曲。西方有的学者坦率地承认: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化,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将一统天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立的世界历史也行将结束。但这只是一厢情愿。资本主义在把财富和现代文明带给世界的同时,不仅把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扩展到全世界,而且还带来了众多的新的矛盾和问题,远没有他们鼓吹的那么美妙。与此同时,社会主义不仅没有、也不可能从世界上消逝,反而以其勃勃的生机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对上述观点持有种种异议的,是第三世界大多数的国家和人民。他们认为:第三世界的工业化运动虽然是在资本主义运动的全球化背景之下进行的,并且也是构成当代资本国际循环的一部分,但全球化对于处于“边缘”和弱势的第三世界来说,虽有有利的方面,作为一种机遇,可以为自己的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但同时也有很不利的一面,是一种风险。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如果要想不被资本运动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全球化浪潮所控制、所吞没,就必须对全球化在思想上保持足够清醒的认识:既充分地利用其在客观上可能对自己的发展的有利因素,又必须对全球化进程中的政治控制、经济剥削和文化渗透保持高度警惕,并与之进行必要的斗争,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能俯仰由人,束手听从别人的摆布,被进一步边缘化。社会主义的中国在主动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精神,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获得了巨大发展,如果说是一个历史经验的话,那么,上个世纪末有些亚洲国家在这方面由于缺乏思想上、物质上的必要准备,几乎遭受了灭顶之灾,则又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对全球化持有异议并抱着批判态度的,不只是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而且包括“中心”世界的一批有正义感的学者和普通民众。关于前者,这里不妨稍举几例,以见一斑。如法国的汉斯·马丁和哈拉尔特·舒曼在其合著的畅销世界的《全球化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中,把全球化看作是人类“可怕的陷阱”,全球一体化只是一种“神话”;美国的经济学家哈里·舒特在其《资本主义的问题》中把全球化视作“集团犯罪”和杀害它赖以生存的躯体的“寄生虫”。至于从加剧社会两极分化、破坏环境,以及金钱进一步取代了人的尊严等方面对之进行批判的数量更多,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西方近两年兴起的颇具声势的、群众性的反全球化运动。由于全球化的发展,进一步造成了全球性的两极分化。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大量的第三世界的国家人均收入普遍减少,而与此同时,美国的三大富豪拥有的财产却超过了世界上最贫困的48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这种日益严重的两极分化,不只是表现在“中心”和“边缘”之间,而且也表现在发达国家内部。以美国来说,全球化固然使少数资本家获得了空前的红利,但普通人的收入不仅没有改善,反而降低了。尽管在过去的十年里,美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美国人的比例却是1975年的1.5倍;1979年以来,美国的生产率上升了24%,而劳动者的所得不仅没有随之提升,反而下降了12%。据2001年6月16日英国《经济时报》的《财富不平等现象事关重大吗?》一文揭示:美国“1979至1997年的全国最富的1/5人口与最穷困的1/5人口的平均收入差距从9倍扩大到15倍。而1999年,英国的收入不平等也达到了40年来最高水平。”这就最充分地说明了:垄断资本的发展及其所推行的全球化,不仅是建立在剥削发展中国家人民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建立在剥削本国人民基础之上的。正是由于这一原因,1999年在美国西雅图发生了大规模的群众性反全球化运动,接着又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加拿大的魁北克等地发生了规模更大的反全球化运动。2001年7月意大利热那亚8国首脑会议,尽管警方采取了种种限制,仍然爆发了有十多万人参加的、规模空前的反全球化运动。游行队伍打出的横幅之一,就是“全球化导致贫困”。《参考消息》2001年8月4日刊发了特德·刘易斯在7月29日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上的题为《全球殖民主义》的文章,认为热那亚会议的“抗议活动体现的是一种埋藏和压抑已久的情绪”:一是“规则制定者的全球化”用“自由贸易和自由市场这两面旗帜掩盖了”“灾难性后果的新殖民主义”;二是“人均日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12亿人口和人均生活费不足2美元的近30亿人口正在艰难困境中挣扎”,“全球化导致更严重的贫富差距”。资本主义推行全球化所带来的全球性的反全球化运动,成了国际社会中反对资本主义掠夺和破坏的最新特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