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23日晚,世界贸易组织(WTO)审议通过中国入世决定,历经15年的漫漫历程,中国终于以自信和稳健的步伐跨入WTO的大门。这无论对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还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都将带来新的机遇。但是在沉醉于明天我们可以买到更便宜的汽车、电器,可以享受到更多实惠的向往的同时,最适宜的选择还是将目光投向它所带出的问题。必须清楚地看到,我国入世后,西方的“狼也来了”,而且是有备而来。他们不仅在硬件方面握有某种王牌,而且在包括文化道德在内的“软件”方面也有不少“砝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想在新的市场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软硬两方面厉兵秣马,严阵以待。这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便是国民的道德建设和精神建设。道德教育作为这一使命的重要承担者该何去何从,是摆在每一个理论研究者和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 现代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运输和通信成本的大幅降低,从而推动了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与高新技术的广泛传播,使整个世界经济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正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这一新形态,自觉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的具体体现,其目的是为了吸引外资,扩大出口,不断增强中国经济的竞争力,提高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政治地位和国际威望。但是,经济全球化并非田园牧歌式的和平进程,而是充满着国与国之间的激烈竞争以及无休止的讨价还价。①可以肯定,对于那些先富起来的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他们是决不希望看到经济全球化损害其既得利益,动摇其自以为稳固合理的国际地位和国内、国际间的伦理关系的。对他们来讲,经济一体化无论对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起的作用如何,都将是西方新经济殖民主义向全球扩散的重要步骤。正是这种心态,使他们根本不能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发展角度对经济全球化中利益调整作出道德上的让步。因而在向发展中国家注入生产资本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推行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把文化一体化作为其全球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如美国前总统布什所说:“凡是接受美国经济的国家就无法拒绝美国的价值观念。”现代通讯工具的巨大进步、电脑和因特网的迅猛发展更为美国传播其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方式提供了高科技手段,成为其推行文化霸权的加速器。网络使整个地球缩到一个屏幕之上,人们在弹指间便可以走遍世界各个角落,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全球化沟通。在这种情况下,西方的文化意识、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如同潮水一样扑面而来,与中国的传统道德论、义务论、权利论、人性论形成对立,影响国民的情绪,对民族的意识形态进行干扰、渗透,从而对当代中国相当一部分由于心灵的空虚而迷惘的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对我们的道德教育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与战争中,我们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因为作为发展中国家,无论在经济发展、政治影响还是在信息技术方面,中国都无法同美国等西方大国相比。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是在市场经济的形态中发生的,作为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经济,它所包含的自由平等也只能意味着资本的自由平等,如果再加上军事的、政治的条件,那么在世界上呼风唤雨的只能是那些有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作后盾的国家的资本。而这些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的目的也许并不是为了全人类、全球的利益。发达国家利用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强权,牵制、干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自主权、政治自主权,甚至为了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权”采取某些政治、经济或文化的“特殊行动”,控制世界经济秩序的未来走向,把它的道德观、价值观强加给发展中国家,改变其带有本民族伦理文化特色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这就是所谓文化霸权、强权伦理。它有力地诠释了为什么在中美进行入世谈判时美国要提出“中国必须每年进口十部美国娱乐大片”这一条件,因为他们是绝不会放弃这一实现文化霸权的最成功策略的。因此,如何在融入世界之时,保持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价值观、传统习俗和伦理道德,在面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冲击时保持自尊、自信、自立、自生的人格、国格,我们的道德教育必须迅速作出反应。 同时,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旧的意识形态尚未退出历史舞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催生的公正、平等、相互尊重的价值观念与中国传统的人伦、人际关系以及轻视人的独立性和人的生命欲望的文化背景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当代青少年既对外来的文化有着特殊的敏感性,又面对着表征我们民族的优良性格、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几千年来的传统道德体系、价值观,这就决定了他们的价值追求的多样化,而这种多元化的价值追求如果缺乏理论上的引导及道德上的规范和制约,极有可能导致青少年的人生观的时尚化、自由化、浅薄化,甚至最终导致西方化。现在,崇尚西方文化、羡慕西方的生活方式已成为第三世界国家青年的普遍追求。年青人将美国视为生存、冒险的乐园,从而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人才的大量流失,中国也概莫能外。仅清华、北大两校1998年出国留学的本科毕业生就为681人,分别占本科毕业生的13.6%和15.4%。在美国的硅谷,有1/4的技术人员是华人,很多一流人才都来源于清华、北大。中国政府和千千万万的家长为了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精力和财力,却被美国人不付任何代价地就轻而易举地将大批优秀人才收获走了,以至于国内人才短缺,大大削弱了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试想长此以往,我们何以改写中美两国的科技、军事力量对比?何以与发达国家的综合实力进行有效抗衡?又何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有这些问题,都要求必须加强道德教育和精神建设,以保证青少年不至于在全球化的大潮中迷失自我。 二 为应对全球化的挑战,道德教育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引导青少年确立历史意识,发扬传统美德,是当前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孕育涵养了许多优良的美德。仁、义、礼、智、信规范着人们的言行,温、良、恭、谦、让也在中华民族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②但在今天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下,我们必须首先要弄清楚的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究竟什么是表征我们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因素,并可为全球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的文化精华?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的解说和答案,而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不仅仅有抵抗优势文化挤压的心理功能,更能为民族发展方向和生活原则提供正当性依据”。③ 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全球化时代,对自己的历史、传统文化理当有自知之明,理当懂得什么使中国人成为中国人?成为中国人意味着什么?支撑我们民族灵魂的又是什么?这些问题的回答对于现在的中国尤为重要。这是我们的民族个性与品质不被全球化消融的根本保证,是在西方的文化侵略中把握道德之根和文化之根、塑造今日中国青年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根本保证,因此加强道德教育首要的便是引导青少年学生确立历史意识、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向传统学习,从数千年文明的历史经验与智慧中吸取营养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