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素质教育那里期望什么

——素质教育研究之一

作 者:
石鸥 

作者简介:
石鸥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职称:教授

原文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6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摘要 何为素质?何为素质教育?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虽频频动作并有了系列尝试,但仍无法达成较为有说服力的共识,人们为此而大伤脑。本文则换了一种思路:从我们究竟从素质教育那里期望什么入手,为认识素质教育与素质开辟新途径。本文以为,我们期望素质教育能在宏观上带来教育结构大调整,造就不同类型与层次的人才,微观上素质教育主要培养学生一种精神一种追求,养成现代人的现代品质以及充实生活的态度,而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某种具体实用的知识技能。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期望 精神 现代品质

      一、控究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查一下近年来有关教育的新闻媒体与学术刊物,“素质教育”成了使用频率极高的术语。然而饶有兴趣的是,到目前为止人们并未就什么是素质教育获得一致的认识,更基础一点的是,人们还未对“素质”下出能被多数人认同的定义。杨银付在他的研究中综合介绍了多种素质的概念,并对素质教育作了统计,认为教育理论界至少已出现9类15个关于素质教育的定义[1]。这仅仅是截止1995年下半年的粗略统计。至今恐怕已大大超出这个数了。素质教育的定义虽然远未统一,素质的概念更是众说纷纭,但并不妨碍一些人的乐观。这些人似乎从素质教育那里找到了突围出当前教育困境的绝妙途径,似乎从素质教育那里找到了解决当前困扰人的各种教育问题的金钥匙。人们的这种乐观精神给了我们一种启示,尽管从近期看,在理论上不会对素质和素质教育的定义有明显的突破或进展,尤其是如果继续按目前这种研究理路。就是说,尽管繁复的学究气十足的解释,简洁的经验性太强的描述,都不足以给出令人信服的素质教育的定义,但这决不妨碍我们在较大范畴讨论素质教育问题。犹如物理学上一开始没有得出什么是“热”的定义,但并未拖住对热理论的研究一样。我们没有时间来期待理论家们给素质与素质教育下出最后定义再来推进我们的研究。问题并不在于是否应该立即得出什么是素质、什么是素质教育的定义,真正的问题在于是不是拿那远非科学的定义去硬套教育的现实。我们不知道精确的素质和素质教育是什么,但第一,我们知道“素质”大而言之可视为一种“精神状态”,没有任何一项单独的性质或特征能完全限定“人的素质”,素质应该而且也能够在很多不同的形式与内容中表现出来,素质是很多性质的综合体,说一个人素质高,恐怕既指他的品格、精神,也指他的知识、能力、学识,还指他的言谈、行为举止等等。第二,我们还知道,要使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在今日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能保持和完善高尚人格、会学习会生活会自爱会爱人的现代人,就应该从教育中获得某些重要的基础性的东西,也许这些就是我们尚未揭示的“素质”之类的什么,也许能实现我们的期望使学生获得这些东西的教育就是我们所谓的素质教育。这里,重要的是我们期望获得什么。就是说,对于什么是素质什么是素质教育,我们是否可以换一种思路换一种问法。具体看,我们可否这么追问一句:

      我们究竟从素质教育那里期望什么?

      是呀,期望什么?

      期望它能现实地造就出全面发展的新人?

      期望它能“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2]

      期望它迅即能消除学生负担过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顽症?

      期望它能在这整体大环境的重重围困下使学生思想品德一枝独秀?并由学校的一枝独秀引来社会的满园春色?

      或是期望学生更多地学一些文学艺术、科学技术、计算机知识,以在素质教育的百科知识竞赛中获胜或以组织数据来标志素质教育的成就?

      这一切都是我们对素质教育的期望,然而什么是既最具指导性又最贴近现实的期望呢?

      如果我们能清晰地认识到我们最本质上应该期望什么,那么我们就有可能构筑能够实现我们的期望的某种教育或曰素质教育,我们也才可能知道什么是素质教育或素质教育是什么,进而我们才可能测定素质教育中所谓的素质究竟指什么,才不至于总在广义、中义,狭义上纠缠,才不致于总在不同辞典学典里找根据。由从素质教育那里期望什么倒溯,也许是探讨素质教育、认识素质的一条可行途径。

      那么,我们究竟期望素质教育什么叫?1974年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儿童基金会联合会议上指出: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性和批判精神,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幸福,并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对所属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3]。这种理想的基础教育可指称我们基础阶段的素质教育,我们至少期望它的两方面有所贡献。一是宏观的、社会的,培养“有益公民与生产者”,使之对“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二是微观的、个体的,发展有创造性有批判精神,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和幸福”的个体。

      二、宏观上,我们从素质教育那里期望——

      我们期望素质教育在调整人才培养结构、转变社会教育观念上作出贡献,实现培养对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合格公民、生产者与科学家、学者的预期目标。有人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完全对立起来看,不管是否恰当,但至少有一点是相关连的。即单纯的应试教育不仅摧残学生心智而且也倾斜了人才的合理配置——大量学生拥向普通教育之一端,而使职业教育一端失去了应有的重量,可以说,应试教育升学教育是培养领导者、学者的教育,而不是培养普通劳动者的教育,它是训练大脑的教育,而不是帮助学生谋得工作的教育。大量学生一旦考不上大学,连做一个合格的劳动者的条件都具备不多。这个问题多年来没有得到恰当解决,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对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表现出了较大的焦虑。正是在这一背景上,人们自然而然地将目光转向素质教育,或抱着极大希望,或抱着一丝希望,期望素质教育产生奇迹,能起到较好地调整教育结构、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合理配置、解决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问题,减轻学生在应试教育下的重负的奇特作用。汨罗市教育改革(所谓素质教育)的经验被迅速提升到极高地位并推广开来,某种意义上就是这种希冀这种期望的必然产物,就象在较沉闷的现实中突然发现了一丝光明一缕清新的空气一样。最好的证明是有领导同志说:“这个经验,我们等了10年才等出来”[4],而湖南电视台连续推出的介绍汨罗教育经验的节目名称是“从独木桥到阳关道”。在这个意义上,与其说是汨罗素质教育自身的成就显赫了自己,不如说是社会大气候教育大环境造就了汨罗经验。

相关文章: